第二百九十三章 工资制度改革(第2页)
工作中的责任更大了,但是相应的工资收入却上不去,还是60年代形成的标准。
在那几年里我们甚至是不发工资的,由此导致了工资三十年没有发生变化!
现在的工资制度的主要弊端是劳酬脱节、职级不符。
等级工资制在起初确定每个人的工资等级时,是以当时所负的责任、贡献大小和本人的历史情况作为依据的,但是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很多同志陆续进入老年,有的已离休、退休,或者已不再担任第一线的工作。
一些中青年同志逐步担负了重要工作,担子加重了,对社会的贡献也变大了,但是由于资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工资级别比较低,即使职务变了,工资待遇也不上不去。
这就难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工资制度亟需改革。
是以这次工资改革主要涉及了两个部分:
一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二是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
在本次工资改革当中国家十分重视,工资改革时坚持了四个原则,即:
一是坚持按劳分配。
二是通过改革使我国工资制度进入一个新的轨道,逐步建立同国家财政状况相适应的正常的晋级制度。
三是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
四是使工作人员工资有一定增加。
但是鉴于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只能从较低水平起步。
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是工资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林文昌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向众人问道:
“同学们,如果遵循以上四项原则,大家讨论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听到林老师的问题,教室里瞬间响起了讨论声。
过了好一会儿,林文昌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发言的,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话落,学生们纷纷举手。
“好,张胜男同学你来说一下!”
张胜男闻言立马站了起来。
“老师,我觉得这样有利于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工资三十年没有变过,咱们的物价却是上涨了不少,人们的生活水平其实是下降的。
特别是这两年经济过热的问题,造成的通货膨胀,如果不加以改变,生活水平还会继续下降。
工资改革后大家的收入变高了,工作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上来了。
老人的卸任也给了更多的青年让机会,他们的想法和思维更加活跃,可以带领咱们国家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的情景下,中青干部们陆续担当大任,他们更能把握时机。
只有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他们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
张胜男刚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掌声。
林文昌等到掌声稍歇这才开口:
“胜男同学说的不错,老人卸任给了新人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如果能胜任的话,也算是完成了新老交替,薪火相传!
除此以外,工资提升调动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人才流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按照以往二十七级工资制度,你们的刚毕业的工资是49.5元,转正后的工资是56元,工资改革实行以后,你们的转正工资立马就升了两级,达到了70元。
怎么样?是不是想快点毕业?啊?”
听到林老师的话,学们激动不已,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工资改革后他们的工资一下就多了14块钱,不少学生纷纷憧憬着毕业后的生活。
看到学生们的表现,林文昌又继续说道:
“这还是最基础的,新的工资制度是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本次工资改革的构成有四个部分:
一是职务工资。按照本人实际担任的行政或技术职务,分别按行政或技术职务序列确定职务工资标准。
担任什么职务就拿什么工资,并随着职务的变动而变动。
这是工资构成的主体,也是按劳分配的主要部分。
工资档次也会适当拉开,但因受种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国家财政能力的限制,档次还
不能拉得太大。
在职务工资标准设计上,充分考虑和照顾现实以及历史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再逐步调整工资标准,使之进一步合理化。
二是基础工资。这是国家对工作人员最低生活保障的部分。基础工资是以大体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为依据而建立的。物价上升,基础工资相应增加,也可以起到平衡收入不均的问题。
三是工龄津贴。就是随着人员工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长,这部分主要是作为年度贡献、积累贡献的奖励。
但是这个工龄工资对你们来说,基本可以看作没有,毕竟每年只有五毛钱的涨幅,原本是想每年一块钱逐年递增,但是因为财政困难,只能改为五毛。
四是奖励工资。
其次就是企业的八级工制度……在工资管理体制上,将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改为分级管理体制。
国家在工资分配上不再管到每个企业,只管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产业部门,由地区和产业部门对企业进行管理。
中央对地区和产业部门的管理分为政策管理和指标管理两个方面。
在政策管理方面国家制定工资政策,制定有关工资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令、条例和法规,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工资政策和法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