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游艇派对(第3页)
余利民说完拿起面前的茶杯喝起茶来。
杨兴武闻言低头想了想,这才试探性地开口:
“老师,莫非是经济过热的问题?”
“哦?何以见得?”
余利民眉头一挑。
“除了您说的那个决定,上面还提出了20世纪末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上下对于改革和发展的热情都十分高涨,各地纷纷要求扩大投资规模,在提工资和发奖金方面也竞相攀比;财政上实行分灶吃饭,货币和信贷上实行扩张政策。
截止到去年初,出现了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局面,物价更是上涨了10%以上。
这种局面的集中表现则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必然不利于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不错,孺子可教也!”
余利民闻言抚掌大笑。
“社科院的老刘和小赵在会议上是这样阐述经济过热的概括:
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1984年经济增长率提高到14.2%,1985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1%。
二、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情况加剧,198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8%,银行在工资、奖金方面的现金支出增长22.3%,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增长12%的速度。
三、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1984年银行贷款总额增长28.9%,货币流通量相应增加。
世界银行的林重庚也简单说了几点:一、信贷过分扩大,重要原料、能源及交通短缺和紧张,导致在许多情况下国家规定的牌价和市场价格之间差距巨大。
二、国际收支平衡的急剧恶化。
三、工资—物价的螺旋形上升,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
这些问题应该说不止小背景还有大背景的叠加,还有可能是互相关联的,总之十分复杂!”
杨兴武听到这里感慨不已。
如此一来,他发现自己所谓的先知好像并不是全能,自己只是知道的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而已。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的时间,他发现很多事情,在此之前早就有了迹象,并非是凭空出现的,得亏他是理科生,要是他文科生,万一把《平凡的世界》截胡,不知道那位作家会不会举报自己偷看手稿。
除此以外,余老师让他买四合院时说未来两到三年内可能会涨价不少,应该就是基于这个经济过热得出来的判断!
经济过热的背景就是他读大一这年发生的事情。
他本以为这88年之前物价都是很稳定的,没想到现在就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如此看来的话,林老师说的工资改革好像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这么看来物价闯关也和经济过热有关了。
难怪某些东西国家以放开价格,立马就翻倍,最典型的就是茅台,现在的茅台价格大概十四五一瓶,物价闯关后直接涨到三十,第二年更是直接破百,实在是离了大谱。
杨兴武摇了摇头,收回思绪,又看向余利民问道:
“老师,那现在有了解决办法吗?”
“那有这么容易?
只是通过这次会议后,许多问题清晰了许多,宏观调控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几个老家伙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对于宏观经济学又有了新的认知。
这次主要是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体制转换的方式和渐进方式下的双重体制、实行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条件这几个问题。”
杨兴武听到这里只觉得这
些问题太厉害了,不愧是顶级的经济学家会议,想到这里,杨兴武对参与的人员身份顿时好奇起来。
“老师,这次都来了那些人啊?”
“国外专家大都是世界银行的林重庚邀请的。
这些专家都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各自的相关领域具有代表性。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对非集中性经济的宏观调控及其手段具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亚诺什·科尔奈和弗·布鲁斯则对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弊病以及如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问题具有独到的见解,还有不少其他的外国专家。
国内专家主要是来自政府决策部门的经济工作者和来自研究部门的经济理论工作者。
在他们中,有像薛老、老安、老马这样老一辈的经济学家,也有像老刘、老高、小吴这样相对中年的经济学家,还有像小郭、小楼这样年轻的经济学家。”
杨兴武听到这里不由得感慨起来,这还真是大手笔啊!
没想到连诺贝尔奖得主都来了,学了一年半的世界经济学,各种大奖得主的情况他还是知道个大概的,詹姆斯·托宾有个很有名的投资理论,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不要将你的鸡蛋放到同一只篮子里。
这也是他获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了,小郭只比你大十岁,如今已经成了年轻代的经济学家,怎么样有没有信心超过他?”
余利民说到这里,目光期待地看向杨兴武。
“老师,您放心,我必定会超过这位郭博士的,到时告诉他,搞经济学半路出家是没什么成绩的,特别还是学这么多专业的情况下。”
“不错有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