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5章 千里探亲
李居逸的父母也收到喜讯,李夫人当即决定亲自去看大孙子,吩咐仆人把马车准备好。
李修也欢喜,笑道:“为了大孙子,我宁肯不做这劳什子官。”
正因为做官,不能擅离职守,所以他不能和夫人一起去岳县。
李夫人忍俊不禁,一边收拾行囊,一边笑道:“放心交给我,我替你多抱一抱大孙子。”
李修异想天开:“等他再大几岁,就接他来这边小住几个月。”
李夫人“噗嗤”一笑,说:“恐怕居逸和清圆不答应。”
“想当初,三个臭小子还小的时候,跟他们一分开,我这当娘的心里就难受。”
“对了,快派人去告诉居康和居乐,让他们随我一起去。”
李修唉声叹气,一边转身出门,一边酸溜溜地说:“你们都去看立哥儿,只有我没法去,谁赐我一双千里眼?”
李夫人笑个不停。
李居康和李居乐正在军营里历练,骑马、射箭、比武。他们很崇拜欧阳侠的战功,所以天天嚷嚷着要弃文从武。
李修本来想让他们走李居逸的老路,去考科举。但这两个小儿子偏偏没那方面的天赋,一看书就愁眉苦脸,一骑马就哈哈大笑。
有唐风年在中间做桥梁,李修跟欧阳侠也变得称兄道弟,关系好得很。
这会子,李修亲自去军营找那两个臭小子,顺便送些酒菜给欧阳侠,聊一聊自己抱孙子的好事。
他恨不得敲锣打鼓,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做爷爷了。
欧阳侠整天泡在军营里,跟士兵们同吃同住。他常说:“这才是打胜仗的秘诀!如果将不知兵,兵与将之间没有亲如兄弟,必定互相出卖,你不顾我的死活,我也不顾你的荣辱,如一盘散沙,一打就散。”
李修非常赞同,恰逢喜事精神爽,所以这次特意送一车酒去军营,避免造成欧阳侠吃独食的误会。
欧阳侠看见这一车酒坛子,非常高兴,拍拍李修的肩膀,豪爽地笑道:“李兄真乃人中豪杰,屡次慷慨解囊。”
李修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哈哈,我家喜添孙孙,所以特来与将军同乐。”
在他看来,自己与欧阳侠犹如唇齿相依。如果欧阳侠没本事抵御外敌,自己必然陷于唇亡齿寒的境地。
幸好欧阳侠是个常胜将军,这些年带兵守护辽东边关,使辽东百姓不至于遭受外敌的侵略、践踏。
所以,李修每次慷慨解囊,都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欧阳侠道几声恭喜,两人勾肩搭背,去营房里喝酒聊天。
外面的士兵们也哈哈大笑,在分酒喝。分酒的人有经验,先往酒里掺水,然后人人有份。军营里的糙汉子太多,几乎没人搞精致讲究那一套,只要这水酒有些酒味,就被视为琼浆玉液。
欧阳侠说:“真羡慕你,将来孙儿在你和风年的共同栽培下,必然也金榜题名。”
李修拱手道谢:“借将军吉言,哈哈。”
欧阳侠问:“孩子取名没有?”
李修欢喜地回答:“小名立人,立哥儿,大名李多元。”
欧阳侠琢磨片刻,夸赞名字取得好,然后端起酒碗,干一碗。
两人聊一聊朝廷局势,又聊辽东本地的一些事,还聊到东缉事厂。
欧阳侠突然压低嗓门,小声说:“东缉事厂要安排太监在我这里做督军,我恨得牙痒痒,不答应,已经上书皇上。”
“不晓得皇上做何打算?”
李修摸一摸长胡须,若有所思,说:“对此事,我也有所耳闻。”
“哎!我与将军的想法一样,也认为太监不适合督军。”
“但是,东缉事厂之所以敢把手伸这么长,恐怕就是仗着有皇上撑腰。”
“我与京城旧友通信时,他们都说东缉事厂深得皇上信任。”
欧阳侠冷哼一声,暗忖:皇上如今是老糊涂了?不居安思危,反而培养太监干政!
有些话,他不敢说出口,怕给家族招祸,于是只能借酒消愁。
李修安慰道:“咱们在这天高皇帝远的边关,受东缉事厂的影响比较小。”
欧阳侠摇头,不赞同,说:“小人得势,必然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我深感忧虑。”
“自古以来,帝王总是提防武将,却忽略那些奸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奸佞如蚁,成群结队,只争小利,而忘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