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7章 谁会在东缉事厂和锦衣卫之间选择一个站队?
第二天上午,李夫人准备一桌好东西,想看看大孙子抓阄抓啥。
但立哥儿还太小,不给面子,哇哇大哭,啥也没抓到。
李夫人无可奈何,亲自哄他,给他哼唱童谣。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打架,没水喝,没水喝……”
“水都变成眼泪流走了,是不是?”
乖宝和王玉娥听见“和尚”两字,不禁联想到王洋。家丑不外扬,她们对视一眼,选择守口如瓶。
— —
与此同时,大同府街上正在小规模地敲锣打鼓,庆祝出远门的三个大夫平安归来。
上次,他们受唐风年、赵宣宣和巧宝之托,去给外地县令的六岁儿子治病。
当时,许多人担心他们治不好,变成曹操杀华佗的下场。
但如今他们如同打胜仗的将军一样,凯旋归来,马车上载满礼物,那些礼物都是韩县令出于感激,赠送给他们的,还托他们带给唐风年一封亲笔信。
唐风年看完信之后,露出满意的神情,又询问三个大夫治病的详细情况。
茶香袅袅中,其中一个口齿伶俐的大夫笑道:“其实那孩子病得不算严重,但病灶不幸在耳朵里,有流脓症状。”
“那韩县令担心他儿子变聋,所以大惊小怪。”
“在我们三个的会诊和精心照料下,那孩子已经痊愈。”
唐风年微笑道:“医者父母心,你们把大同府仁医的好名声传播到外地,唐某十分敬佩。”
“如果本地新建一个教医术的书院,你们有何想法?”
三个大夫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小声商量。
片刻后,一人说:“知府大人,我们都认为,本地的大夫已经够用了。”
“如果大夫太多,良莠不齐,恐怕造成僧多粥少的后果。”
唐风年的手指轻轻叩击茶几,微笑道:“如果将来有更多像韩县令这样的人,慕名邀请你们去外地治病,还会僧多粥少吗?”
三个大夫又面面相觑,联想到韩县令这次给的丰厚奖赏,他们说不出抱怨的话。
唐风年又循循善诱,说:“何况,本地还有许多人迷信一些乱七八糟的偏方,甚至还有喝符水治病的无知者。”
“再者,我前些日子派人去村落走访,登记每年有多少孩童因疾病夭折……你们猜猜,大概的总数是多少?”
三个大夫不约而同摇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