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歼灭海盗,异能和工业设备改造,新(第2页)
这条路,当初建设缅北基地时用过,但最后一段路程,需要通过缅甸北边的密林,对于大型设备的运输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
为了能走完这最后一段道路,泰山航空的派出人员与当地部族的头人进行了商议,支付了一笔可观运费后,当地部族出了大量人手,然后用大象作为运力,来运输这些设备。
五月十日,
运输设备的队伍终于走出密林边缘。
在泥泞的土路上,大象和当地人一同拖拽前行着,他们拖拽的绳索连着用巨大圆木拼成的木排,木排放置着巨大的木箱子。
就这样,通过人力畜力,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业机械设备运到了缅北基地外。
随即,基地里组织了大量人手过来帮忙完成最后一小段行程。
花了一天时间,总算是将这批重型设备弄进了基地中。
而现在,火箭弹工厂的基建已经建造完成,原本的仓库被改造成了厂房,那些空运来的设备也放入了预先规划好的车间中。
如今设备都齐全了,该进行火箭弹批量生产了。
这个时候,就要轮到方文来进行完整的工业化生产设计。
为此,他召集了火箭弹厂所有管理人员,进行了开厂前的碰头会。
管理人员们收到命令后纷纷来到厂会议室集合。
等人到齐后,方文主持道。
“现在设备都运来了,但距离开工生产,还有一段路要走。毕竟我们没有火箭弹的生产工艺,更没有相关的生产经验,甚至设备也非专业设备,因此,我们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是在尝试过程中。其中将会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等着我们,而国内的局势又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尽快将武器生产出来。此中的艰难,大家都应该有个心理准备。”
他一开头,就将不好的全盘托出,是让火箭弹厂的管理人员们有严肃对待的态度。
随后,方文继续道:“好了,现在说下工厂的规划。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第一批火箭弹的战术定位:针对目前战场需求,我们的目标是反坦克、摧毁日军工事、压制集群目标,因此初期应以60-100毫米口径轻型火箭弹为主,同时还要生产适配的车载、机载或便携式发射架,追求“低成本、易生产、威力达标”三个生产指标。
说到这里,方文顿了下,看向下面的管理人员。
他接着道:“现在进行管理分配,如果你们觉得分配的管理岗位不合适,可以提出,我会酌情考虑调整。”
生产车间设立开始了。
根据不同的生产制造环节,设立了不同的部门。
包括:冲压锻造车间(冲压成型弹体毛坯)、普通车床加工车间(外圆、尾翼槽)、焊接车间(尾翼与弹体连接)、推进剂制造车间、引信制造和车间,装药车间等。
这么多车间的管理人员分配完成,并没有人对自己的工作有异议。
接下来,方文说明后续工作将会如何开展。
他沿用了飞机制造的工业经验,先由自己来用设备完整的制造出第一代自制火箭弹,然后将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工艺化改造,当生产工艺形成后,再交给不同工作部门进行分工协作生产,一同生产出火箭各种配件,形成完整的生产流程。
碰头会议结束,各部门管理人员开始组织部门员工与施耐德公司派来的技术人员学习设备的操作技术。
方文则开始试制火箭弹,研究生产工艺。
虽然没有看过苏联人的火箭弹生产车间,但他以自己的理解进行了生产流程的设计。
除了发射药这块交给霍端阳带领的专业化学小组来进行外,其他的部件生产,他决定都要自己亲手完成一遍。
第一个要制作的是火箭弹的弹体。
82毫米苏制火箭弹弹体被他拆卸下来,进行一比一还原,然后制作冲压模具。
这需要使用Creusot400液压式冲压机,这款冲压机的操作难度很大,如果不是方文亲自操作的话,其他操作员很难达到方文想要的冲压效果。
为此,首先需要对这台冲压机进行改造,才能适合生产。
在那几天里,方文通过机械感知对冲压机的了解,经过多次冲压实验,找出了Creusot400冲压机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