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v2火箭技术情报,军情六处和反纳粹

第583章v-2火箭技术情报,军情六处和反纳粹委员会

1939年6月7日的南安普敦港,晨雾像一块灰蒙纱布笼罩码头。

“圣路易斯”号邮轮的烟囱还在缓缓吐着白烟,甲板上挤满了渴望陆地的难民。

港口管理处的人与警员将靠船区域围上,由官员核对身份。

获准上岸的难民正排队接受检查,而已经上岸的难民中,两个穿西装的男人正借着雾色悄悄离开港区。

“快,往这边走,我年轻时来过这里。”年长的男人手里攥着一只皮箱,急步前行,袖口露出的手表竟然是(A.Lange&shne)——那是德国非常有名的手表品牌,能戴它的人非富即贵。

可如今,它却是此人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

年长男子叫埃里希科恩,曾是特种燃料的工程师,三个月前因隐瞒犹太血统被从实验室驱逐;身边的年轻人是他的侄子马克斯斯坦因。

两人,以及家人都在船上,原本以为能去美国,却没想那边海关拒绝,只能辗转又回到欧洲。

而现在,二人借着“申请难民滞留”的借口下船,贴着码头仓库的阴影从小道离开港区,往市区方向行去。

雾水打湿了他们的衣领,却没浇灭眼里的光——他们身上藏着的,是能换来家人未来安全的重要军事情报。

穿过两条小巷,科恩带着斯坦因停在一栋挂着“进出口贸易公司”招牌的建筑前。

这里是埃里希科恩的舅舅经营的公司。

曾经他过来的时候,受过热情款待,可这次,却只得到冷漠。

“埃里希,你不该来我这里,我不想惹麻烦,该死的血统,都是骗人的东西。如果可以,我愿意放弃它。”

“舅舅,我无意打扰你的生活,我只有一个请求,送我去伦敦。”

“好吧,在这里等我。”

埃里希科恩的舅舅出去了,过了一阵,回到公司,让两人立刻下楼,乘坐一辆他雇来的汽车前往伦敦。

2人来到了伦敦,前往圣詹姆斯公园地铁站旁的百老汇大厦的“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

“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只是对外说法,实际上,它的真正名字叫做‘秘密情报局’,后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军情六处,就是其中一个部门。

身穿笔体西装制服,左胸佩戴银制徽章的男子领着两人进入一个小房间内,进行问询。

他叫休戴维斯,是军情六处负责科技情报的中级官员。

“你们说有重要军事情报?”

“我们有佩内明德的火箭数据,”科恩声音压得极低,“A-4火箭的燃料泵设计图,还有相关特种燃料制备资料。我们要的不多,只要英国能给我们庇护,再给我们一笔用于生活的钱,这些都归你们。”

“我怎么相信你们?”休戴维斯放下笔,盯着科恩。

“我带来了部分资料。”科恩打开提箱,取出一沓资料交给休戴维斯。

看着资料,休戴维斯眉头微微皱起——那些标注着“机密”的资料,确实和情报部门之前零星截获的信息能对上。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欣喜,只有犹豫,随后将资料交回科恩。

“你们在这里等下,我需要向上面汇报。”

说完,他离开了房间。

在其走后,科恩和侄子交谈。

“叔叔,我感觉他好像你带来的东西不感兴趣。”

“我也有这种感觉,难道英国人不想要这种技术吗?”

“叔叔,你说他会不会将我们的事告诉德国人?”

交谈中,两人感觉到了紧张,对于纳粹的恐慌就算在伦敦也无法消除。

虽然只过去几分钟,两人却觉得非常漫长,坐立不安之下,起身准备开门出去看看。

门并没有锁,直接打开,两人走在空无一人的过道,看到一扇没有关上的门,以及门后面传出的声音。

“据我所知,党卫军在佩内明德处决了好几个犹太人,现在看来,是因为泄露的机密资料。”

“那我们要不要这些资料?”

“现在英国和德国的关系……很微妙。上周内阁会议上,首相张伯伦还在强调“避免激化与德国的矛盾”,甚至驳回了“接触德国反纳粹人士”的提议。现在距离《慕尼黑协定》才过去九个月,我们的军工产能还没完全动员,财政部甚至在削减情报部门的预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完全没有与德国开战的准备,内阁也不愿意卷入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