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技术交易,煤电设备,“圣路易斯”

苏联考察团团长瓦西里打开公文包,将一叠资料取出。

“我们的Bm-13-16型车载火箭炮在测试过程中,火箭弹掉弹率达到15%,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你看,这些都是测试过程中发生掉弹的情况描述。”

掉弹率是特定名词,指的是弹药从武器挂载装置、发射系统或者储存位置意外掉落的比例,它一般用掉落弹药的数量占总弹药数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这意味着每100枚挂载在发射架上准备发射的火箭弹,平均有15枚会在发射之前因各种原因从导轨上意外脱落,这种较高掉弹率会严重影响武器系统的可靠性与作战效能。

方文接过资料翻看。

他看得很仔细,并结合泰山风暴火箭弹发射系统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

对苏联火箭弹发射系统经过异能解构的他,又自己亲自开发生产了泰山自己的火箭弹发射系统,对这些问题是很有权威的。

看完这些资料过后,方文直接指出其中问题所在。

“Bm-13-16采用工字型导轨发射架,每根导轨上下交错挂载两枚m-13火箭弹。这种设计中,火箭弹仅通过尾部卡榫与导轨卡槽的摩擦力固定,而没有用弹簧卡扣或者液压锁死装置。当车辆行驶过颠簸地形时,火箭弹因惯性产生纵向位移,卡榫与卡槽的间隙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脱落。”

“对,就是这样。”空气动力研究院的代表惊讶道。

“还不止。”方文继续:“据我了解,工字型导轨的上下层间距为20厘米左右,但m-13火箭弹直径达132毫米,为了保证能在载具上安装,间距实际会更窄,从而导致部分火箭弹与导轨贴合过紧,强行挂载后卡榫变形。另外,火箭弹发射瞬间产生的后坐力通过导轨传递至车架,引发结构共振。这种振动频率与火箭弹的固有频率接近,形成“机械放大效应”,使原本松动的火箭弹加速脱落。”

听着方文的分析,苏联专家们连连点头,和他们研究后发现的问题基本一致。

团长瓦西里连忙问道:“那你们的泰山风暴是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

方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心中思索。

苏联目前遇到的技术问题,并非不能解决,即便没有自己,他们自有研发能力还是可以改善的,喀秋莎火箭弹就是证明。

所以,自己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过是锦上添花,能帮自然要帮,可以得到苏联军工行业的好感,也能提出一些交易砝码。

该向苏联提出什么要求来交换呢?

方文主要是在考虑这个。

如今的苏联,用不了多久就会与德国开战,那时候就没时间顾及东方,因此,尽早加大从苏联的物资采购力度,并让那边尽快大批量发货才是重中之重。

想到这里,方文露出笑容。

“我们泰山一开始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后来经过技术改进,已经解决了,掉弹率不到1%,我可以将这些技术改进方案与你方共享,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瓦西里急切道,此行目的就是这个,如果Bm系列火箭弹发射系统可以解决掉弹率问题,就能用于实战,对陆军大规模作战有很大助力。

方文将指尖在桌面轻轻敲击。

目光扫过苏联专家们紧绷的脸庞,将心中拟好的采购清单说出:“我可以无偿提供技术改良方案,同时也愿意加深贸易来往。每月五十吨无缝钢管、三十吨特种钢材,还有50套t-20坦克铸造件和配件,这些是基础。另外,我想追加一批订单,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方面。”

电力设备,也是缅北基地目前急需的,随着工厂的增加,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之前从欧洲买来的煤电装置生产的电能已经不够用了,为了保证生产,各个工厂目前进行的是错班制来分批生产。

而现在欧洲局势紧张,电力设备已经成了战略物资,因此,如果能从苏联获得新的电力设备,是最好不过的结果。

瓦西里听到这一要求时,眉头微挑,下意识与身旁人低声交谈。

苏联的电力工业在30年代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已形成从大型发电机组到输电设备的完整产业链,但这类设备此前极少对外大规模出口——毕竟大功率发电机、变压器等不仅是工业基础设备,更与军工生产的产能直接挂钩,尤其在目前西部边境备战的当下,每一套设备都算得上“紧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