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秦纸币的汇通天下!
离石在王岳和李雄的陪同下,原本计划的第一站并不是石料厂,而是另有他处。然而,当他们得知萨彦岭是一座石头山,且山里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矿时,离石当机立断,决定将第一站改为石料厂。
自从大秦拥有了大型蒸汽机器,开采大理石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艰难。有了充足的水源、煤炭以及动力源,原本需要大量人力从事的运输大石料工作,如今已被蒸汽机械所取代。石匠们只需熟练地操作蒸汽机器,就能轻松地切割石料,虽然依然辛苦可不像从前那么容易闹出人命,善后抚恤帝国也做的到位,现在帝国官员对秦纸币用起来也不抠抠搜搜,还没有把纸币当成真正钱财,又发现秦皇最喜欢用纸币收买人心,这才促使石匠人数也飞速发展。
这些被切割下来的大块石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制成了大方砖。而那些色彩鲜艳、或是颜色纯净的石料,则被切割成精美的装饰石板。这些石材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外观上,都堪称上乘,因此深受内地富豪和官府衙门的喜爱,成为他们竞相订购的热门商品。
不仅如此,大石砖也是官府和富人最喜欢的建筑材料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的普通人也开始跟风,纷纷效仿富人使用石砖和大理石来装饰自己的房屋。这使得市场上对石砖和大理石的需求日益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愈发明显。
短短十来年时间里,秦纸币的流通市场在帝国的蓬勃发展中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秦纸币的高速流通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富豪。
人们一旦富裕起来,手中有了足够的财富,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相互攀比的心理,开始置办家产。
这一现象不仅没有抑制消费,反而起到了刺激作用,进一步加快了秦纸币的流通速度。随着流通速度的加快,市场很快察觉到市面上流通的纸币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政事堂果断决定让帝国银行加大印钞力度。
印钞厂的工人们随即迎来了加班加点的繁忙时期。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印制秦纸币,以满足市场对纸币的无限需求。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工人的工资也相应地提高了。收入的增加使得工人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从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置办家产。
印钞工人工资的提高,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厂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生产厂家不得不加班加点地生产消费品。这样一来,整个经济生态循环圈被激活,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