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游记半边人

第1141章 新儒家亮相,商路困境!(第2页)

 因此,新儒家决定通过登报的方式来澄清事实,并将北孔逐出华夏族籍。现在的华夏一族主要以汉民族为主体,只有与汉民族关系亲近的人,才能够接受新儒家的传承。

 方雄的话题突然一转,又抛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清算不彻底,就等于彻底不清算。他主张将新儒家与旧儒家在观点上进行彻底的切割。

 新儒家将公羊儒的大复仇理论付诸实践,这让帝国的新生官僚阶层心中大为宽慰。因为这些新官僚以前大多是出身低微的平民,他们既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没有世代为官的祖宗。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儒家思想一直心存疑虑和警惕。

 然而,如今看到新儒家的领军人物如此旗帜鲜明地表明与新官僚站在一起,这些缺乏文化底蕴的新官僚们自然可以松一口气了。毕竟,新官僚虽然在大秦主政,但他们仅仅熟悉实际事务的操作,论及吵架骂人,他们可比儒家差得太远了。而且,儒家向来擅长蛊惑人心、制造舆论,这让新官僚们感到颇为忌惮。

 如今,儒家思想已然分裂成了新、旧两派。而新儒家更是明确表示,他们将坚定不移地与新官僚站在同一阵线。这一立场的转变,使得帝国的新官僚高官们对新儒家的观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突然发现,新儒家变得越来越顺眼了。

 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新官僚高官们一改往日那种和光同尘、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开场白便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毫不掩饰地支持新儒家,将其视为自己的盟友。

 紧接着,会议进入了正题。教育部的官员汇报说,他们负责督导普及了三千万能够书写五百字以上的普通人,同时,学堂教育也培养出了五百万认识二千字以上的学子。这三千五百万人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识字群体,他们是读报的主力军。

 然而,尽管帝国境内新建了一万三千五百二十座学堂,但这些学堂却都集中在城市里。由于北方人口相对较为集中,所以入学接受教育的学子大多是适龄学童。而在工厂里,夜校则承担了大部分教育普及的任务。

 相比之下,南方的情况就不太乐观了。由于南方人口没有大量聚集,学堂的建设远远跟不上需求。这导致南方的世家依然能够垄断一部分人的教育资源,使得许多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机会。

 南方世家不仅兴办了自己的学堂,还私下教授一些与帝国需要标准不符的学习内容。方雄更是详细地列举了大量详实的数据,让在场的众人对帝国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