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瑜伽行派其一

而相应的、虚幻的外境,如色彩、声音、香气、味道、触感、法相,则如同神秘的宝藏,成为其认识的目标;2第七识——末那识,宛如一位智慧的导航者,其职能是起思维度量的关键作用,是前六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之间的桥梁,它以阿赖耶识为自身存在的基石和认识的对象。然而,末那识的活动犹如一场暴风雨,伴随着四种根本烦恼,将人们卷入痛苦的旋涡,陷入生死轮回的无尽循环;3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恰似一个深邃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秘密。

这是一个关于阿赖耶识的神秘描述,它宛如宇宙的核心,被视为前七识的坚实依靠,同时也是宇宙万有的起始根源。阿赖耶识犹如一个拥有无穷奥秘的宝库,具有三种奇妙的本相:首先是能藏,阿赖耶识恰似一个巨大的容器,拥有摄持和保存一切“种子”(潜在力)的神奇能力。这些种子宛如沉睡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成熟时,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生出宇宙万有,这一过程被称为“种子生现行”。而宇宙万有也如同点燃的火种,能够引发新的宇宙万有的潜在能力或状态,此乃“现行生种子”。这种因果变化恰似奔腾不息的瀑布,源源不断,永不停息,仿佛象征着人间苦海那无尽的变化历程。其次是所藏,阿赖耶识宛如一座神秘的宝库,是生起宇宙万有潜在力的藏身之所。

最终,我爱执藏如同一座神秘的宝库,阿赖耶识本非自我(灵魂),而是识的流转之河。然而,第七识却如迷途的羔羊,错误地将其执着为永恒主宰的灵魂,故而阿赖耶识被称为我爱执藏。这个被错认的自我(灵魂),恰似轮回果报的主角。这个派对犹如智慧的明灯,深入探究了认识的职能和作用,并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四分”理论。具体而言,这“四分”宛如璀璨的四颗明珠,包括:

1.**相分**: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外界对象在人们认识中所呈现出的形相,那是客观对象在主观上的表象。它如同一个万花筒,将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以绚丽多彩的方式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