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瑜伽行派其一(第2页)

2.**见分**:恰似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们自身与形相的认识能力或作用。它宛如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我们如何观察、理解和解释所感知到的相分。见分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窗口,透过它,我们能够对相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判断。

3.**自证分**: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证知和鉴定自己如何认识形相的了别作用的光芒。它如同一位自我审视的智者,让我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验证。自证分是我们认知之路上的指南针,帮助我们确认自己对相分的认识是否准确和可靠。

4.**证自证分**:恰似一座巍峨的山峰,代表着认识能力或作用的最高阶段和总结。它宛如一位俯瞰众生的智者,使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审视,确保我们的认识是全面和准确的。证自证分是我们认知的巅峰,引领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智慧。

为了更为清晰地阐释这四分的关系,他们竟以尺量布作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在这个例子里,布恰似相分,尺子犹如见分,我们用尺子去丈量布的过程恰似自证分,而最终对测量结果的确认与总结宛如证自证分。借助这个比喻,我们能够更为直观地领悟这四分在认知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关联。相分犹如一匹匹华美的布匹,而见分恰似一把把精准的尺子。自证分仿佛是依据尺子测量出布匹的长短,而证自证分则类似于对所测量布匹长短的有力印证。关于四分的学说,在瑜伽行派内部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安慧等人坚信,见分和相分宛如虚幻的泡影,皆是无体的、虚妄的实在(遍计无体),唯有自证分宛如璀璨的明珠,才是相对的实在(依他实体)。正因如此,这一独特的派别被赋予了“无相唯识派”的美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那、护法等人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见解。他们坚信相分恰似坚实的磐石,是有体的、真实的存在。当见分如灵动的蝴蝶般缘相分,并将其视为外境时,见分上才会如春花绽放般生起或显现相分的形相。基于这种观点,他们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有相唯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