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磕长头其一

在那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殿堂之内,亦或是其外围宽阔的广场上,教徒们和信徒们纷纷在身前铺开一块毯子,然后便如雕塑般静静地跪在上面,开始不停地磕起长头来。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宛如训练有素的士兵,只是并不起身行走,就这样在原地不断地重复着磕头的动作。这些磕长头的人们,有的是为了还愿,有的则是在祈求神灵的保佑和赐福,希望能够免除灾难。尽管每个人的心理意愿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犹如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据教徒们的信仰,在修行的漫漫长路中,一个人至少要如虔诚的朝拜者般,磕下十万次长头,方可抵达那神圣的修行境界。而在叩头时,他们会特意赤脚,仿佛要以赤子之心,去触碰那神灵的圣土,以此来表达内心如深海般的虔诚和对神灵的敬畏。磕头的路线更是犹如精心绘制的画卷,通常是依顺时针方向,从寺院那庄严肃穆的正门开始。人们如同朝圣的信徒,面向寺庙的一侧缓缓行进,每走三步便如行叩拜大礼般磕一个头,如此循环往复,绕着寺庙而行。亦或,他们也可以如虔诚的羔羊,侧向寺庙,然后一路向前叩进,同样是每三步一磕,同时口中还会念诵着那宛如天籁般的六字真言,以表达对佛法的尊崇和信仰。

 磕长头与藏传佛教犹如水乳交融,紧密相连,同时也和汉族的跪拜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跪拜礼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犹如繁星般广泛使用,且其历史源远流长,宛如一条古老的长河,是一种最为繁琐的基本礼节。据《周礼·春官·大祝》记载,当时共有九种拜礼,犹如九天玄女般各具特色,分别为:“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这表明早在周代,这种礼节就已经如春花绽放般成熟,并得到了如春风般广泛的推广。其中,所谓“神腰及股而势成危者为跪”,意思是当人的腰部和大腿弯曲到一定程度,犹如风中残烛般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姿势时,就被称为跪。而“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则是说在跪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示极度的恭敬,将头部着地,仿佛向大地虔诚地叩拜,这就是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