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禅修其十一(第2页)

换句话说,禅宗坚信,若想真切地认知和体悟到自身内心的佛性,就万万不可脱离现实世界。唯有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借助与他人的交流、对事物的洞察和思索,方能逐步唤醒内心的佛性。尽管禅宗的这一学说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些许印度佛教经论的思想,然而它将作禅与参与社会生活如此紧密地联结起来,无疑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新。这种创新让禅宗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现实,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修行法门。
禅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别具一格的接引学人和禅理教说方法,闪耀于世间。在引导弟子探寻佛法真谛的道路上,禅宗犹如一位严厉的导师,常常运用“棒喝”这一独特的手段,毫不留情地直击要害,其机锋之峻烈,犹如狂风骤雨,令人咋舌。这种独特的方法在印度禅中犹如稀世珍宝般罕见,但倘若深入探究其思想根源,就会发现它与印度思想之间犹如千丝万缕般紧密相连。可以说,禅宗的“棒喝”之法是将某些佛教经论中的要求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亦或是禅宗为了践行这些思想而精心炮制的具体操作宝典。
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禅宗犹如一把锋利的剑,试图斩断学人的常规思维之链,促使他们在瞬间领悟佛法的精髓。这种方法看似粗暴,却如同一道闪电,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弟子内心深处的觉醒,使其对佛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印度佛教的众多经论都如谆谆教诲的师长,明确地告诫人们,不要过度执着于那些固定不变的概念。这其中不仅包括佛教学说中频繁出现的名相概念,还涵盖了其他各种固定的观念和定义。这些名相概念虽如过河的舟楫,在佛教的教义传播和理解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它们绝非佛教真理的本质所在。它们仅仅是人们认识佛教真理的一种工具或媒介,而真正的佛教真理则如那高不可攀的山峰,需要人们通过内心的体悟去艰难地攀登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