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禅修其二十
当人我被撕裂开来时,个体无疑会瞬间跌入无法挣脱的矛盾与冲突的深渊。越是极力凸显自我,个体就越发清晰地意识到自我在各个维度都遭受着束缚与禁锢;越是高声呐喊选择的自由,个体就越发深刻地察觉这种自由实际上是如此微乎其微;而越是珍视自由,个体就越发敏锐地感受到如影随形的焦虑和厌恶。到头来,存在主义所孜孜以求的目标,诸如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等,皆沦落为毫无实际意义的虚无缥缈的名词。毕竟这些目标在现实中常常难以如愿以偿地达成,亦或即便达成了,也无法赐予真正的满足与幸福。
然而,需要郑重指出的是,分析哲学对于真问题和假问题的划分简直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说这个界限本身如同虚无缥缈的云雾一般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就犹如无头苍蝇般无法对真问题的范围进行有效的限定;而若是这个界限具有一定的意义,那么它就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不可能用来描述所谓的假问题。
事实上,西方思想在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犹如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已经多次证明了这种划界方式的错误。然而,能够明确指出任何真问题都如同镜花水月般不可能存在的,唯有禅宗这盏明灯。从禅宗的终极角度俯瞰,所有的问题都不过是虚幻的泡影罢了。诸法实相宛如那高不可攀的山峰,超越了四句(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界限,断绝了百非(种种错误的见解)的迷雾,一尘不染,又怎会有什么真正的问题呢?
唯有历经内证自性的洗礼,方可成为一个“不为他人所惑之人”,洞悉法本如如,一切烦恼恰似迷人自扰,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一旦豁然开朗,诸如染净问题、真妄问题、生死问题等诸多对立,虽未得到切实的解决,却已如冰雪消融般彻底消解。换言之,所有的问题尚未被回答,便已如晨雾般自然消散,杳无踪迹。
与此相较,分析哲学的消解就好似蚍蜉撼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仅仅驻足于理智的浅滩,妄图规劝人们对那些超脱理智范畴的价值问题和自由问题视而不见。然而,这些形而上的问题却恰似幽灵,如影随形,始终纠缠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的心头,令人难以挣脱。禅宗则大相径庭,它消解问题的方式犹如春风拂面,给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受用”。这种受用绝非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整个心灵的幽微之处,带来了一种宁静与澄明的境界。禅宗宛如一位医术精湛的神医,能够潜入人的内心深处,如庖丁解牛般精准地找到妄念的根源,并将其一举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