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禅修其二十(第2页)

要洞悉其中的纷繁复杂与举步维艰,岂是单凭狭隘的经验和浅薄的思考就能企及的?这需要我们突破常规的思维桎梏,摒弃固有的偏见与成见,以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探寻和领悟。综上所述,喋喋不休地说了这么多,其实本文所欲传达的无非就是这样一个观点:禅宗即便再怎么超凡脱俗、超越佛祖,它也始终是整个佛法大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罢了。倘若想要确保对禅的理解不偏不倚,那就必须要从浩如烟海的经藏中去寻觅依据,并且要从整个博大精深的佛学大背景下进行参悟。

在当今之世,再无任何一种思想可以恰如其分地诠释禅宗。倘若我们舍弃经论,仅凭一己之脑胡乱揣测,再用某种投其所好的思想去生搬硬套禅宗,那结果即便不至于误入歧途,最终也必然会如堕五里雾中,茫然不知所措。这正如《圆觉经》中所言:“以思维心测度如来境界,如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上对于西方思潮的评判,不过是沧海一粟,略举两例而已。

禅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尤其是在隋唐时期,其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它所倡导的“不信权威、不信经典”的理念,恰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斩断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枷锁,为一些进步思想家如李贽、谭嗣同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他们如勇士般无畏地挑战传统观念,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

与此同时,禅学所宣扬的唯心主义心性学说,恰似一泓清泉,汩汩流淌进了宋明理学家的心田。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大家如饥似渴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理学体系中,使之成为理学唯心主义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毫不夸张地说,禅学宛如大地上最具诗意的精灵,它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深邃的内涵,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而诗歌,则如同禅学最灵动的溪流,将禅的意境与情感如潺潺流水般流淌于字里行间,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禅的韵味在心头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