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

第1081章 内务府的准备

“戴权,人可都入京了?”

“回陛下,江南布政使庄守治,巡阅使景存亮,以及皇城司指挥使杜一甫,还有随行府衙几位官员,全部入京,都在南镇抚司衙门里住着,由指挥使马梦泉,亲自带人看押。”

御书房内,

静悄悄一片,

李首辅和洛云侯离开以后,武皇却有些心不在焉,江南的案子,若是能借机会牵扯长乐宫,或许是个机会,但天家的颜面,何其重要,

或者,杨驰也是内廷掌印,若是不疯,有些话,有些事,怎可示人啊。

这几人都要审,关键还是在于,司设监掌印杨驰,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或者是真疯了,

“都说杨驰劳苦功高,朕也念着他的好,如今人也痴傻,可三司会审,也要公正,方能堵住文武百官,以及天下人的悠悠众口,你去安排,让太医院来人,就在此,给杨驰诊治一番。”

或许是下定决心,武皇眼神犀利,寻看戴权一眼,戴权立马有些心惊胆战,赶紧低头答应,

“是,陛下,老奴亲自安排人,去码头接应,”

随后,叫了小云子入内,当面交代;

“小云子,你带上宫里值守皇城司的人,秘密押解杨驰回宫,走大内宣武门,不要传出风声。”

“是,干爹。”

小云子轻声回应,随即出了御书房,带着人寻了皇城司的近卫,就朝着西郊码头出去,但其心中早已经惊骇不已,杨公公竟然疯了,怎么可能,以他对杨公公了解,绝不会如此,除非他必须疯,想到此,浑身打了寒颤,

可还有一个内务府,那不知王公公那里,可否知晓。

回转御书房内,

戴权顺便领一群内侍太监,把从楼船上的,带入宫里的两箱账册,搬入殿中央,

“陛下,小云子已经亲自带人去了西郊码头,只要人一到,就会立刻接回宫里,但皇城司那边,送来了景大人一箱子核查江南田税的账目,里面详细记载了,江南税田减少的原因。”

话到此处,就停了下来,毕竟也不是光彩的事,

“这里还有景存亮写的折子,老奴一并带来了,”

戴权话不多言,倒是把那份奏疏,呈递放在桌上,武皇此刻,心情烦躁,送来的账册不用看,都知道那些税田去了哪里,无非是勋贵和世家之人,巧买强卖,尽收入手,

撇了一眼折子,里面内容,看不如不看,问道;

“江南那些田,谁家买的最多?”

“回陛下,应该是甄家买的最多,还有史家,王家,以及贾家,只有薛家的田,则是卖了,其余各家,甚至于庄大人他们,也是添置不少,”

这算是把京城勋贵一网打尽了,武皇闻言,冷笑一声,

“好啊,都想着填饱肚子,却没瞧见,朝廷的困苦,朕听说,金陵知府衙门,那个贾雨村把受灾的田亩,全卖了出去,既留下了朝廷的税赋,又多了赈灾的银子,可对?”

想到此,就从桌上一堆奏折里翻看,找出苏崇写的折子,里面就有详细记载,此法,对于朝廷,真的可谓是一石三鸟,既能保证朝廷税收,又能赈灾,还能解决百姓吃粮问题,

“回陛下,确有此事,这些田亩卖的时候,都是按照粮食多少购买,朝廷占了三成税银,买家也占了三成,剩下四成留于百姓,既能保证百姓活着,又能保证朝廷税赋,只是购买的人,多付出一些。”

戴权眯着眼,看来金陵知府,也是有一些眼界的,要不是如此,江南赈灾,怕是遥遥无期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若是人人如此,献计献策,朝廷岂会如此艰难,那贾雨村不错,这次审案,并无多大过错,让他回去,对了,此人可有什么其他定罪?”

武皇随手又合上折子,放在桌边一角,这也是他的习惯,遇上好些的事,就需要收录其中,比如江南所有田亩,都是按照这法子来来解决,那该多好,

“陛下,金陵知府贾雨村,老奴以为,尚可以信任,此人也被皇城司搜查过宅院一次,虽然是大致查了一遍,给书房贴了封条,并未限制亲属自由,但皇城司密报,贾知府家财银子,约有十万两,而另外两位大人,少说也是其三倍有余,

至于做了错事,还是前些年,庇护薛家嫡长子,当街打死人的事,被告到御史台,但因为那位被打死之人的冯家妻子,与管家通奸,事发后,逃离府上,没了苦主,自然就不了了之。”

既然陛下问起,戴权怎敢隐瞒,并且把布政使和巡阅使府上的事,也说了一遍,刚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也不信,都说江南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庄守治家财如此之薄,他不曾想到,至于说巡阅使景大人,去江南不久,没时间。

“民间都说,家有贤妻,诸事安,那位冯家女子,显然不在此列,既如此,无头的案子,也不算明发,金陵城,还需要安稳为主,若是他有悔改之意,把税田的田亩之数,重新回到太上皇定下的数额,朕倒是要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