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

第1108章 终归是有变化(第3页)

  “你这孩子就是心宽,可这京城的事一日比一日紧,咱们虽是内宅妇人,也该知道些厉害。”

  她转动着佛珠,声音低沉下来,

  “明白里,入宫上供,你可随着你母亲,一并去后宫娘娘那边,”

  薛姨妈见到女儿来此,满心欢喜,倒是不喜欢这些琐碎的事,

  “老太太,看您说的,这还是沾了您的光,倒是这寿宴上的贺礼,可还随着规制送?”

  毕竟是薛家没了主事的,又丢了祖上的官帽,若是送,该如何送,不免忧心忡忡。

  就连王熙凤也不自觉的担心着,想着前几日的事,还是说了出来;

  “前日宫里的夏总管着人来传话,说太上皇近来精神不济,让各家好生准备寿礼,莫要出什么差错,我看这背后定有文章。”

  贾母皱了皱眉,没接凤丫头的话,转而对宝钗问道:

  “你哥哥虽然没有实缺,但总归捐了五品的官,就按照五品官的送,也不算逾制。“

  想了想,其实有着侯府照应,多送少送也没什么,只是薛家这边,也没有个能挑大梁的。

  “是,听老太太的。”

  薛宝钗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若是哥哥在京营谋个差事也是好的,可一想到京南民乱,随即又打消这种念头。

  贾母或许感同身受,沉默半晌,佛珠转动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堂屋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蝉鸣不知疲倦地响着,衬得这内宅深处的议论愈发沉重。

  “罢了,还是按照以往的礼数就成,凤丫头,府上的贺礼,可备好了。”

  “回老太太的话,宫里寿宴贺仪,后宫进献的贺礼,以及一些散碎银子,全备好了,就连呈递贺喜折子,二老爷也全都事先留好。”

  “那就好,今夜送的东西,就留在我这,让人连夜看着,万不能出错。”

  “是,老太太。”

  随着王熙凤应了话,贾母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无奈,看向王夫人,

  “宝玉回来后怎么样了?现在可还好一些。”

  王夫人连忙回道:

  “回来后梳洗一番,换了衣裳,只是性子闷了些,刚才还去藕香榭那边了,许是找姐妹们说话去了。”

  贾母点点头:

  “让他歇着吧,国子监那边给了休沐,好好在府上待着,”

  又对众人道,

  “其他的人,府上收敛一些,明日贺礼备齐,还要入宫,给娘娘请安呢。”

  众人纷纷应是,又说了些家常话,贾母便有些乏了,王夫人便张罗着让老太太歇息,众人这才陆续散去。

  宝钗走出正房时,见午后日头已渐渐西斜,金色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想起黛玉还在藕香榭等着,便加快脚步往回走,路过沁芳闸时,远远看见黛玉已经走了出来,独自一人站在水边的石头上,望着潺潺的流水出神,身后几个丫头,再不远处跟着。

  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林妹妹怎么出来了,可是屋里烦闷?”

  黛玉抬头见是宝钗,淡淡地点了点头:

  “姐姐从老太太那里回来了?”

  “嗯,老太太说了些话,明日就要去宫里贺喜,给娘娘请安,说了一些宫里规矩。”

  宝钗慢慢靠过去,并无隐瞒,一听又是许多俗事,黛玉便没了心思再问,

  “这倒是大事,也不知明日又该多热闹。”

  宝钗温声随了话;

  “还是妹妹知晓规矩,今个,还需要妹妹早些休息,若是侯爷回来”

  定定神,沉默片刻,薛宝钗也知道说的话不合时宜,知道侯爷这些日子太忙,哪有时间来此,

  “他有时间就来,没时间也托人带了话,好在离得不远,晴雯也回去几趟,现在郎君杂事缠身,不得分心,或许明日里就见到了,”

  黛玉抿嘴一笑,摸了摸发簪上的碧玉金钗,往回看去,藕香榭里,三春和湘云也不见了踪影,只有鸳鸯正在收拾桌上的茶具。

  “还是林姑娘看得开,城南的几处酒楼,已经开张,若是妹妹有空,倒是可以去看一看。”

  “再说吧,明日,还需要姐姐过来提醒一声,”

  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在午后阳光中闪着微光,远处传来晚归鸟儿的啼鸣,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却又似乎有什么不一样了。

  “这好说,明日清晨,我来的早一些就好,实在不成,让晴雯多跑一趟。”

  薛宝钗笑了笑,现在府上谁人不知,晴雯可是林姑娘身边的人。

  阳光普照,热气蒸腾,丫鬟们陆续放下了遮挡的帘子,隔绝外面的热气,将整个藕香榭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光影中,随着微风吹过,二女就在此地分手,各自回了院子,留下满园清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