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太上皇寿宴起
嘹亮的嗓音,传遍乾清宫门前。
诸多文武大臣,纷纷跪拜在地,山呼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上皇福禄双至,寿比南山。”
也不知从何处喊出,张瑾瑜明显愣了一下,这口号,怎么那么像太平教那边喊得一样,还寿比南山,不如直接说寿与天齐多好,
“众爱卿平身,入内吧。”
武皇精神大好,挥手一过,明黄色常服,外面罩着五爪金龙的褂子,而太上皇则是不然,一身八卦道袍,头戴道冠,虽已年过六旬,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步履稳健,眉宇间,那种凌厉气势,也化作德高人一般,全无外界所传的那般摸样。
等皇上和太上皇入殿之后,有太监再大喊道;
“文武百官入殿。”
两侧列队,文武分两侧,缓缓入内,三位皇子走在文官最前面,几位王爷,则是站在勋贵一列,倒是洛云侯张瑾瑜,和襄阳侯柏广居,则是随在最末尾,
少卿,文武百官入内之后,有太监引领,分两侧落座,这时候,前排皆是文武重臣座位,只把中央大殿留空,这时候,张瑾瑜就是想躲都没法躲,有太监走到身前,
“两位侯爷,还请上座,”
这所谓的上座,就是在最前排,虽说在末首位置,但总归能看得清楚,不得已,点头答应,
“谢小公公。”
随即跟随小太监,走到前排,和襄阳侯前后并排而坐,前面,就是四王八公的位子,对面的,则是六部侍郎的位子,好巧不巧,户部侍郎沈忠新,就坐在对面,见到洛云侯当前,拱手行礼。
张瑾瑜也暗自回了一礼,显然是座位不够,四品以下的官员,是没看到一个,都说京城当官的多,平日里见到的少,今日一看,当官的多如狗。
也不知过了多久,等众人安稳坐下之后,司礼监的随堂太监,高声唱喏;
“贺寿开始,请镇国公,荣国府老太君,率文武勋贵进献贺表。”
这一嗓子,把张瑾瑜喊得一愣,荣国府也来进献贺表,不知是贾赦还是贾政,
再看几位国公爷的位子,除了镇国公一身红色官袍,其余几个国公爷,竟然从殿外走了进来,尤其是了领头的老太君,拄着拐杖,一并走在前面,
到了大殿中央,众人停下脚步,三位皇子同时起身,为首的晋王周鼎,身穿蟒袍,玉带束腰,面冠如玉,行至殿内中央站定,身后跟着魏王和楚王二人,依次排开。
而后几位老国公和国公府的夫人,皆是肃立在后,殿内忽然响起编钟轻鸣,御前乐师,吹奏“千秋岁”乐章,丝竹悠扬,尽显天家盛典之庄重。
晋王首先上前一步,高捧鎏金贺表,朗声道;
“孙儿仅代表诸位皇子,恭祝太上皇圣寿无疆,自太上皇禅位以来,深居养性,却心系万民,轻薄徭役,四海升平,如今九州丰年,仓禀充实,百姓安乐,夜不闭户,此皆是太上皇,和父皇仁德所致,天恩所被,孙儿愿太上皇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言毕,看了一眼通政司的周大人,见其点头,就领头躬身一拜,额头触地时,朝服下摆铺展如扇形,礼数周全无半分差池。
大殿龙椅上,武皇满意的点了点头,把目光看向东首蒲团上的太上皇,只见太上皇拿着金佛尘,满面红润,闻言抚掌轻笑;
“晋王有心了,起来吧,”
“谢太上皇。”
晋王毕恭毕敬起身,但整个大殿,只有舞乐声,众人丝毫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尤其是张瑾瑜面有惊讶,太上皇他是没见过,可以说入京以来,不对,穿越以来,第一次见到真人,
可真见到人,平平无奇不说,这一身道袍,坐在高台上,哪里有皇家的威严体面,尤其是带着的道冠,显得不伦不类,沐浴而冠,好歹那些得道的道长他没见过,但龙虎山那群牛鼻子,却是见过的,不说仙风道骨,最起码也有些仙尘之气。
还有晋王写的贺表,四海升平,简直无稽之谈,眼神古怪,只能在那安稳坐着。
这回轮到魏王急忙出列,手中贺表以紫檀木为匣,打开以后,声音如明玉清亮,
“孙儿祝太上皇修道有成,尽享天福,孙儿前次去了江南,见运河两岸稻谷千重,百姓常说都是太上皇轻薄徭役,承了天家恩泽,街头巷尾设立长生牌,日夜为父皇和太上皇祈福,孙儿特意将江南百姓亲手绣的百寿云锦呈上,此乃祥瑞。”
另有太监到身前接过贺表呈上,太上皇微微一笑,
“心意领了,平身吧。”
随着二皇子起身,三皇子楚王眉宇间带着少年气,但举止稳重,捧着贺表,
“太上皇,孙儿去了西河郡,虽然没有大哥,二哥送的好,但孙儿寻得不少珍宝玉石,想太上皇修道所需,故孙儿收集而来,送给太上皇所用,愿太上皇笑口常开。”
又是大拜在地,引得太上皇眼中笑意更浓,
“好了,拜也拜了,都坐下歇歇。”
“谢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