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记者的良知,长江上漂来的古城墙(第2页)

 “......好的主任。”

 看着李维上楼梯沉重的脚步,中年男人脸上那层冰冷的面具悄然融化,无声地咧开了嘴。

 那笑容里,混杂着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欣慰,有无奈,又有得意。

 “小学弟,咱们这个大染缸哪容得下你那一汪清水?”

 社会这门课,钝刀子割肉太慢,总得有人当恶人,亲手把你推下这滚沸的油锅。

 他即将燃尽的香烟,眼中是一片浑浊的荒芜。

 “有良知,不一定是好事。”

 “没有良知,才是真正解开了桎梏。”

 烟屁股从中年男人指间滑落,他用力地碾了碾。

 就如同当年的自己。

 阳光透过楼梯间玻璃窗斜斜地照射进来,恰好落在他价值不菲的衬衫上。

 隐隐约约能透过衬衫,看到后背有几道暗红色狰狞扭曲的隆起疤痕,随着步伐走动,那些疤痕如同丑陋的蜈蚣在面板下缓缓蠕动。

 曾几何时。 也曾有过那样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灵魂。

 相信着白纸黑字的正义,甚至不惜以身犯险,暗地里潜入工厂,只为了拍到那足以“振聋发聩”的真相。

 然后呢?

 被关进狗笼子里,没有尊严的被折磨了几天,被像垃圾一样丢出来时,早已不成人形。

 带着一身伤痛重回文明社会,找上单位汇报,却被强压了下去。

 有证据,且能成功见报,那他是单位的英雄。

 没有证据,失败了,这一切只是他个人的擅自行动。

 自那天起,曾经怀揣着滚烫理想的记者死了,一个为了流量和噱头冲在最前面的“记者”破茧而出。

 “这就是现实呐,没有背景挖出来的真相又如何?”

 他自嘲一笑,回到办公室继续开始忙碌。

 ……

 吃完饭,陈默兜兜转转来到南京城墙博物馆。

 “夏天还是这种室内景点才舒服啊。”

 刚刷身份证进入博物馆,透心凉的冷气瞬间扑面袭来,洗去身上的燥意。

 倒是博物馆里人很少,观看体验简直吊打南京博物院,后者全是人。

 “其实这里也值得来看看。”陈默略有些遗憾道。

 免费参观,只要小程式预约就行,而且暑假期间开放时间还延长到晚上8点,很人性化。

 作为城墙博物馆,所讲述的也是跟南京的明城墙有关。

 陈默按照参观的顺序开始观看。

 让他意外的是,南京明城墙所使用的砖头竟然是来自明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的30多个府州的170多个县,近百万工匠参与烧造,历时28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