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故人归来(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话落,他抬手挥退下人,拂袖离去。
 




    崔昱站在原地脸色铁青,怨毒的眼神全然不似少年。他冷笑了一声,道:“你少假惺惺了。等我娘回来,一定让你滚出这个家。”
 




    崔莞言望着那张狂、不知悔改的背影笑了,庄氏聪明一世,教养的两个儿子皆是内里阴沉、目光短浅的。
 




    偏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天纵英才,可惜,连活到最后的机会,都不一定保得住了。
 




    崔莞言早已打听到,郑安现在就在京郊别院会友。那处别院她半月前诗会才去过一次,名为“倚竹山房”,山水相依、环境清幽,常年有京中才俊雅士来此投宿小聚,时饮酒赋诗,时纵谈天下。
 




    今日院中便住着三五人,皆有些清名在外。
 




    一顶素轿缓缓停在石阶前。
 




    女郎自轿中走下,衣着不张扬,面容却清冷有致。门房年纪不大,一见她,顿觉眼熟,略一思忖便惊觉道:“姑娘可是……前阵子那场诗会,也来过?”
 




    崔莞言颔首:“正是。”
 




    门房连忙迎上,语气恭敬几分:“姑娘可是为诗会而来?今日在院中的,倒也都是那日相识的几位才人。”
 




    崔莞言温声道:“非也。今日前来,实为家中小弟求学之事。听说此处才子云集,不知是否有幸得遇一位清誉之师?”
 




    门房一听是为求师而来,且又是国公府出身,自不敢怠慢,忙不迭回道:“姑娘稍等,我这就去通传。”
 




    他一路小跑入内,不多时便引她入院中。
 




    庭前芍药如霞,清风吹过,几片花瓣落于曲石上,几人围坐在石桌前,或执酒壶,或倚榻而卧,听得动静皆抬头望来。
 




    “来了位女客?”一人惊讶低声。
 




    “是那位庆国公府的二小姐,早先曾来参加诗会。”门房在一旁低语。
 




    众人闻言便纷纷起身,神色各异。
 




    “原来是国公府崔二姑娘,失敬失敬,在下陈归章,字尚之。”
 




    “在下黄庭。”
 




    崔莞言不急不躁,一一颔首行礼,言简意赅:“叨扰诸位清谈,是我鲁莽。只是家中幼弟顽劣,不肯读书,父亲一筹莫展,听闻此间聚集文友,遂斗胆前来一试,是否能为小儿寻得良师。”
 




    她话虽谦辞,却极有分寸地道明来意,众人一时颇觉新鲜,议论低声起。
 




    郑安坐在后方一隅,酒盏未放,眸中却有几分异色。
 




    崔小姐?展颜……如今,也姓“崔”了。
 




    他与孙展颜自幼便是邻里,一道长大。
 




    少年时,他们已隐隐有了心意。
 




    她喜种梅,他便替她在后院搭了藤架,三月梅落,春意正浓,他一回头便看见她站在花下,裙裾翻飞,笑意盈盈。
 




    那时他以为,他们是会走到一处的。
 




    可天有不测。
 




    孙父为攀附权贵逼她入国公府为妾,郑安那时外出游历,是在半年后才听说这桩事的。此后他愈发寡言,整日沉于诗书,言笑不再轻易与人交付。
 




    如今再听“国公府”三字落在耳边,恍若陈年旧伤又被人揭起。他重新执起酒盏,仰头一饮而尽,苦味蔓延开来,却比不得心头那一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