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第 90 章(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着失察罪名,训诫一番?
 




    宋禀安在一旁踌躇了几息,叹了口气,“骆娘子,既然此事与诚王有关,就更得把雨钟兄身上的罪名除掉。我今日来寻你们,是为一桩更要紧的事。”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绸缎布包着的物事,“请骆娘子寻个地方叙话吧。”
 




    大理寺不安全,审刑院又被锁了。骆抒只好将宋禀安带回槐叶巷。
 




    到了安全之地,宋禀安这才小心将绸缎布展开,里头是一个绣瑞草花纹的麻纹卷轴,缓慢铺开。
 




    这是一卷麻纸文书,开头是一个巨大的朱红色敕字。正文从左到右写道:具官李秀迓,可授河南府密县县尉。
 




    其后是一段骈四俪六的褒奖之词,赞其“器识通敏,操履谨洁”。文书最下方和背面,密密麻麻盖着数个巨大的朱红色官印,印文分别是中书省印和尚书吏部之印印色殷红,清晰规整。印旁还有多位中书省、门下省、吏部长官的签名画押,写明了颁发的年月日。
 




    “这是李县尉的官凭吗?”
 




    宋禀安沉着脸回道,“正是,这就是诚王府找到的铁证,此物是在刺客的身上搜到的。临死前这些人招认说李秀迓让他们事情结束后拿着这个到城南永丰库领饷,连钱库文书也备好了。”
 




    钱库文书不算什么,要紧的是这道官凭。本朝官员赴任、考评、升迁都得用到,官员一旦遗失,不仅补给手续相当繁琐,还会被扣上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评语,这三年一次的吏部考评就与之无缘了。
 




    骆抒虽然不做官,也知道其中的厉害。这也难怪皇城司抓人如此迅捷,有了官凭做证物,李秀迓恐怕是百口莫辩了。
 




    她甚至不敢用手去抚摸这道官凭,“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宋禀安用绸缎中拿出另一个绫锦卷轴,展开来看,“这是我的,上头的数道官印都是一模一样。”
 




    不仅官印一样,就连各部长官的签名也是,几乎没有伪造的余地。
 




    但在骆抒眼里,也只是几乎而已。
 




    “小宋大人,劳烦你为我点一盏灯烛来。”
 




    宋禀安化身打杂的,毕恭毕敬地照骆抒说的做。因为,若是谁能看穿这官凭的真伪,恐怕也只有眼前的骆娘子了。
 




    很快,一盏灯端了上来,骆抒仔细打量着这上头的官印。各部官印不同,但用的是相同的印泥,颜色、质地、甚至其中的纤维感都是一模一样的。
 




    两道官凭上的颜色却有细微不同,一个红色偏黄,一个红中带橘。
 




    但也可能是时长的缘故,谁放得久些,那印上的颜色自然也暗些。
 




    偏黄的是宋禀安那份。
 




    可是细看之下,李秀迓的那份又有些奇怪,按理说官府印泥用的自然是最上乘的,其中的色泽、丝质都是最容易看出品质的来,可偏偏他的看着太过规整,没有像宋禀安官凭上的质感了。
 




    骆抒这下上手了,她抚摸着官印,感受着手指下面粗糙的凹凸感,这一下又能察觉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再一看两份官凭落款的日子,竟然是李秀迓的日子还往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