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李晏墨

 马车驶入渡州地界时,车轮碾过结了冰的土路,颠簸得愈发厉害。

 温照影扶着车壁掀起帘角,入目是连绵的灰败。

 断了梁的屋舍半截埋在雪里,路边歪歪斜斜立着些草棚,穿得单薄的百姓缩在棚下,眼神空得像结了冰的河。

 车刚停稳,青禾就惊呼一声:“小姐,这……”

 温照影攥紧了披风的系带,指尖微微发凉。

 她自幼在相府、侯府的高墙里长大,见惯了亭台楼阁、锦衣玉食,哪里见过这般景象?

 鼻尖萦绕着雪水混着霉味的气息,耳边是寒风卷着孩童的哭闹声,一齐涌进脑子里。

 那些在京城精心规划的赈灾方案,此刻竟像被冻住了似的,在脑海里乱成一团。

 “先找处能落脚的地方。”她深吸一口气。

 掀帘下车时,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她下意识往披风里缩了缩,这才想起那些绣娘们。

 她们大多也是第一次离京,此刻怕是比她更慌。

 此刻,哪怕她也是头一次,却绝不能怯懦。

 她带着绣娘们收拾东西,有了活计,大家心中的空虚发慌都少了许多。

 郭阳已寻来当地驿丞,是个面皮黝黑的中年汉子,搓着手道:“温小姐能来,真是渡州百姓的福气!只是……驿馆塌了半边,只剩两间偏房还能住人。”

 温照影望着驿馆断墙上冻住的冰棱,定了定神,对绣娘们道:“大家先把行李搬到偏房,炉火生起来,先暖和身子。”

 吩咐完,郭阳转身道:“小姐,下一步应是?”

 温照影对此并无经验,更何况她人生地不熟,对着四周转了转,她们这一队人,实在渺茫。

 “找官府。”她说。

 这是她唯一能想到的法子,与官府对接,捐物赈灾,是最省力的方式。

 她来时查过,渡州刺史是李晏墨。

 年纪轻轻,考中举人,去年才被派来渡州,偏偏渡州今年春寒严重,硬生生熬成了赈灾官。

 她转向驿丞:“请问李大人在哪?我带了些棉衣和药材,想尽快对接赈灾事宜。”

 驿丞愣了愣,似是没想到这位看着娇贵的小姐如此直接,连忙道:“李大人在临时粥棚那边,我这就带您去!”

 跟着驿丞往街心走,脚下的雪被踩得咯吱响。

 温照影一边走,一边默数路边的草棚数量,估算着大致需要的棉衣件数。

 等到了粥棚,温照影的心跳得很快,是害怕还是同情,她已经分不清了。

 这场面,说是触目惊心也不为过。

 粥棚前挤满了人,老的少的,都裹着看不出原色的破絮,伸长脖子望着棚里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锅。

 有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孩子,不知被谁推搡着摔在雪地里,手里紧紧攥着半块冻硬的窝头,哭得发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