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要下雨

 北京的秋雨来得太快了。*顽,夲?神¢颤~ ′首.发+

 方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瞬之间就乌云压城。

 吹袭而过的风里夹杂着土腥味,大雨随时会落下。

 英国公张惟贤端坐于肩舆之中,眉头紧锁如川。

 这几日听到的种种声音,此刻在他脑海里交织成一张纷乱的网。

 “国公爷,陛下新设勇卫营,三千人中无一勋贵子弟,这是何意?”

 “我等与国同休,陛下难道已不信我等?”

 “您是三朝元老,圣眷正隆,还请为我等向陛下陈情啊!”

 勋贵们焦灼惶恐的脸,一张张在他眼前闪过。

 紧接着,却又换成了儿子张之极那张年轻激昂、充满希望的脸。

 “父亲!陛下乃不世英主,正是我大明扫除沉疴、重焕新生的天赐良机!”

 “大殿焚书,是为宽仁;恩结阁臣,是为笼络。”

 “校场选士,是为雷霆;亲掌兵权,是为果断!”

 “父亲,纵观青史,陛下比之秦皇汉武初登基时,又何曾逊色半分?您不要再犹豫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两种截然不同的期盼,如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唉……”

 张惟贤长叹一声,只觉得膝盖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连带着腰间的陈年老伤,也开始发出无声的抗议。

 这身老骨头,总比钦天监更能预知风雨。

 肩舆缓缓停稳,他掀开帘子,一个尖细的声音便钻了进来。

 “国公爷!”御前牌子马文科一路小跑,满脸堆笑地迎上前来,“您老可算来了!”

 张惟贤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不动声色地从袖中摸出一锭十两的银子,极其自然地塞了过去。

 分量很足。

 马文科的脸瞬间涨红,下意识地左右一瞥,终究还是用袖子接了。

 他的动作略显慌乱,险些将那沉甸甸的银锭掉在地上,但却比三日前那份青涩要好上许多了。

 “国公爷圣眷不浅呐,”他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三日前才蒙召见,今日陛下又惦记着您了。”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凑近了些:“咱们得快些,陛下……等得正急呢。”

 乾清宫遥遥在望。

 还未到殿前,张惟贤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脚步一顿。

 宽阔的丹陛之上,竟错落有致地摆了数百张桌案。

 三百名精壮的汉子正襟危坐,埋首于桌案之上,奋笔疾书。

 他们神态各异,或抓耳挠腮,或左顾右盼,唯有寥寥数人,凝神专注,下笔如飞。

 而大明天子朱由检,此刻正负手立于一名黑塔般的壮汉身后,微微俯身,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笔下的答卷。^天-禧¢小¢税.枉- \首\发′

 似是察觉到了身后的目光,朱由检缓缓直起身,转了过来。

 四目相对,他脸上瞬间绽开一个灿烂至极的笑容,真诚而温和,一如三天之前。

 “国公终于来了!”

 他快步走下丹陛,亲热地一把扶住张惟贤的臂膀,力道沉稳,“三日不见,朕甚是想念!”

 “来,咱们殿中叙话。”

 说罢,不容张惟贤行礼,便半扶半引地将他带入了乾清宫。

 君臣落座,小太监奉上香茗。

 紧接着,大太监高时明又亲手捧来两个长条形的锦包。

 朱由检接过,温和地递到张惟贤面前。

 “上次见国公,朕观你行走似有不便,心中挂念,莫不是身患行痹之症?”

 “朕特意让尚衣监赶制了两个药包,内里放了些活血祛寒的药材,又用暖石煨了两个时辰。国公快试试,看能否舒缓一二。”

 说着,他竟亲手将一个暖包摊在张惟贤的膝上,又示意高时明将另一个为他系于腰后。

 一股温热夹杂着淡淡的药草香,瞬间驱散了腰膝间的寒意。

 张惟贤有些手足无措。

 君恩如山,可这般细致入微的体贴,他历三朝也是头一次遇见。

 “陛下……老臣……”他一时语塞。

 朱由检却微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他:“今日请国公来,是想请你一同看看朕为勇卫营所拟的试题,朕正要以此选拔队官、把总。”

 他示意小太监将卷宗递上,继续道:“然朕毕竟未历行伍,纸上谈兵,恐贻笑大方,还需国公为朕把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