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朕有钱,但朕不能给你(为盟主赎,(第2页)

 ……

 薛国观站在原地,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虽然只有一个时辰,但他今日,却仿佛如有神助。

 文思泉涌,下笔千言。

 整整一篇策论,他洋洋洒洒,列出了九条对策,最后又苦思冥想,强行凑出一条,终成“十策”!

 其中无不鞭辟入里,直指核心,条条切中时弊,句句发人深省。

 他相信,这绝对是他此生平,写出的最精彩的一篇策论!

 然而,御案之后的朱由检,内心却是波澜不惊。

 果然。

 一模一样的策论风格。

 通篇都是高屋建瓴,没有半点细节。¢x,i·n~w,a+n+b·e+n!.^o~r·g?

 朱由检毫不怀疑,如果真的就按这份策论去做,以薛国观的才干,他一定能在做的过程中,慢慢琢磨出各种细节,最终将事情办成。

 但这,却成不了他想要的“优秀公文”。

 唐宋有古文运动,但这涉及到儒家的思想阵地,他不打算这么快触碰这块禁脔。

 但先在朝中,搞一场“公文运动”,却是正当其时。

 朱由检沉吟片刻,将那份策论轻轻放下,开口问道:

 “薛爱卿,朕且问你,如今国库空虚,内帑紧张,时间、钱粮、人手,都极其有限。”

 “这京师内外十六门,一共十六条大街,你打算,先修哪条,后修哪条?”

 薛国观内心飞速急转。

 修路之事的起源、东林入京的时间推算,各条大街的地理位置、繁荣程度、政治意义……无数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不过片刻之间,他便已有了答案。

 “回陛下,臣以为,当先修朝阳门大街,其次是宣武门与崇文门大街。其余各处,可暂且发动地方火甲,先以土路平整即可。”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果然,细节都在这些聪明人的脑子里,只是他们不屑于写在纸上罢了。

 朝阳门,乃京师东面城门,往东再去就是通州,而通州则是连接着漕运。

 修好这条路,既是对漕运做一点小提速,也是做给那些即将通过运河入京的东林党人看的。

 某种意义上,修路这事,有一部分本质上是“政绩工程”,为的就是给东林们一点小小的“阉党震撼”。

 而宣武门外,多是官员府邸;崇文门外,则是商贾云集之地。

 将这两条路列为第二优先级,分别对应官、民两个群体,亦是应有之意。

 (p.s下图就是要修的三条路,我用比例尺算过,大约7.2里,1296丈。)

 “很好。”朱由检再问,“若以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为限,这两个期限,工程大约能进展到何种程度?”

 薛国观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

 “回陛下,此事……此事微臣尚不知晓,需得下去之后,仔细查档调卷,盘算之后,方能知晓。”

 朱由检不置可否,再次追问:

 “修路之中,若逢有中官、勋贵、外戚、巨商之家,侵占道路,阻碍施工,你,要如何处置?”

 这个问题,正撞在了薛国观的本行上。

 他精神一振,朗声道:“陛下,此事易耳!按《大明会典》所载:‘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有法可依,臣自当依法办事!”

 朱由检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他。

 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了然。

 薛国观被他看得有些发毛,那股子依法办事的底气,瞬间就泄了。

 他尴尬地笑了笑,补充道:“当然……国朝如今法度松弛,此等严法,恐不可突然施行。”

 “臣之意,可先行文通告,晓谕全城。而后,再抓几个不长眼的典型,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其余人等,则可酌情,令其出钱配赎即可。”

 朱由检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做此事,不必顾忌任何人。”

 他顿了顿,突然想起自己那奇葩的岳父大人,语气幽幽地说道:

 “哪怕是朕的至亲国戚,到时候犯了事,也自有朕为你担着。你,且放手去做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