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朕有钱,但朕不能给你(为盟主赎,(第3页)

 薛国观心中一热,连忙拱手称是。

 然而,他这口气还没松完,皇帝的下一个问题,便又接踵而至。

 “人手、劳役、工料、监察、反贪、巡视、保养……”

 朱由检一连串地问了下去,问题一个比一个细,一个比一个刁钻。

 薛国观一开始还能对答如流,但渐渐地,他心中那些早已成竹在胸的腹稿,便不够用了。

 有些问题,他只能默默记下,冷汗,已经再次浸湿了他的后背。

 这一番连珠炮般的问答下来,薛国观那颗因为写出“十策”而无比乐观的心,早已是烟消云散。

 他被问得头脑发昏,只觉得眼前这位年少的君王,仿佛不是一个养在深宫中的皇帝,而是一个在地方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老吏!

 终于,朱由检问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你前面所说,人手可用劳役,暂且不计。然则,工匠之薪酬,石板之用料,这两项,约莫需要多少银两?”

 薛国观轻轻地松了口气。

 这个问题,恰好就在他的准备范畴之中。

 他恭敬地回答:“回陛下,此事尚需工部仔细核算。但臣以过往修路之费估算,朝阳门、宣武门、崇文门三条大街,共计一千三百余丈,若要尽数铺上石板,用银,恐在三十万两到四十万两之间。”

 哟!还挺贵!

 朱由检的眉毛,轻轻一扬。

 不过,这个数字虽然巨大,但却也符合他的认知和基本逻辑。

 毕竟若是京城的石板路当真便宜,也不会两百多年来,都未曾好好铺过了。

 他看着薛国观,缓缓问道:“这笔钱,你打算如何解决?”

 薛国观迟疑了一下,终究还是没忍住,试探着问道:“不知……内帑之中……”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坦诚的笑容。

 “薛爱卿乃是朕倚重之人,朕也就不必瞒你。发完登极赏银之后,内帑之中,尚余一百三十万两。”

 薛国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一百三十万两!足够了!

 然而,他脸上的笑容还未完全绽放,朱由检便抬起手,轻轻打断了他。

 “但是,这笔钱,朕不能给。”

 薛国观的笑容,瞬间凝固在了脸上。

 但他也没有感到太过意外,毕竟,明朝皇帝向来将内帑视作禁脔,贴补九边军饷都无比肉疼,更何况用来修路。

 他正要开口,说出自己原本准备好的备用方案。

 却见朱由检摇了摇头,继续开口说道:

 “这不是朕吝啬。”

 “朕富有四海,天下之财富,莫不为朕所有。朕又怎会吝啬这区区四十万两银子呢?”

 ——此乃朱由检之谎言。

 他认真地看着薛国观,神情诚恳,话锋却是一转。

 “此事,其实与方才所论之政弊,如出一辙,可称之为‘财弊’。”

 “内帑本为支付在京官员俸禄而设,历经百年变迁,如今却只发武官俸禄,又兼着给各处边军发赏,早已是一笔混沌烂账。”

 “至于外廷,常盈库、太仓库、节慎库、光禄寺库……各库之间拆解挪用,皆为填补边事漏洞,其中之权责不明,舞弊丛生,又不知凡几了。”

 薛国观听得悚然一惊。

 他何等敏锐,几乎是瞬间,就从皇帝这几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嗅到了一股非同寻常的味道。

 ——这新君,竟还想整顿财政!

 朱由检却没有在这个话题上深入,只是浅尝辄止,点到即收。

 “况且,这京中修路,终究不比辽东边事,其所惠者,不过京师一地之民。”

 “若拿南方各地上贡而来的金银,去填这个窟窿,终究说起来不甚好听。”

 “是故,此钱,朕非不愿拿,实乃不能拿也。”

 “……不知爱卿,可还有别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