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人人都在嬴,嬴麻了(5K,求月票!(第2页)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看不到问题在哪里,又谈何解决问题?

前世,他深度参与过一个世界百强公司的改革项目。

总部外派,空降地方,面对盘根错节、水泼不进的关系网,如何破局?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地破局!

将所有人分隔开来,各自填写,单独谈话,将“囚徒困境”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会说什么,为了自保,也为了邀功,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吐露真情。

将这些材料汇总起来,情况即便不能说百分之百真实,也已是十之八九了。

封建帝王,耳目闭塞是常态。

但解决的办法,又何曾缺过?

只是自古以来,多数帝王养于深宫妇人之手,少于历事,天生便是尊贵荣宠,这才只会倚重厂卫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来打破信息壁垒。

而他朱由检却不同。

他有太多手段来操弄这些古代人了。

论贪腐……这大明1627还能有后世精巧?

朱由检坐直了身体,将册子轻轻展开。

来吧,让朕看看,这发下去的军费,到了军卒手里,到底是七成、五成,还是一成!

……

册子是徐应元总结过,内容精要,朱由检很快便看完了。

他的眉头,不自觉地深深皱起。

徐应元的能力还是差了些火候,总结出来的内容虽然到位,却还是有些杂乱无章。

逻辑能力不行啊,这个员工……

朱由检放下册子,又从原始的答卷中抽了四五份出来,对照着简单看过,然后在脑海中按照自己的逻辑,将这大明军头的贪腐手段,重新归纳整理。

第一类,最为直接,也最为普遍:贪污军饷。

大明的军饷名目繁多,有固定的月粮(即固定工资),有出征时的行粮(即打仗、轮班时的绩效工资),有补贴饭食的盐菜银(即餐补),有征兵时一次性的安家费,还有购置军服、军靴的皮袄银。

养马的军士,更有马草、豆料等补给,其中又分本色和折色两种赔给手段。

林林总总,极其复杂,也为上下其手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就拿最简单的月粮来说。

辽东镇的一名普通步兵,名义上月粮是一两八钱,但这工资里还包含了实发每月口粮五斗米,折算为四钱银子。

若将这五斗米按照辽东此时的市价折算,其实能值六钱银子。

这就多了二钱的差价了。

也就是说,一个大头兵的理论月薪,高达二两!每天将近70文!

这个工资,几乎与京城里手艺精湛的印刷匠人一个档次,如何不能算高薪一族?!

但名义工资和到手工资,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后世工资都是要扣税的,而我大明自然也要“扣税”。

一两八钱的月粮还没到手,先要被扣掉四钱,理由是给你发了五斗米作为口粮。

可这五斗米市价明明值六钱,结果只扣你四钱,完全是仁政啊。

可是这“仁慈”地发下来的五斗米,可是在百里之外的粮仓,需要军士自己去领取。

身强力壮的,自己去背回来。

可五斗米换算成后世的单位,接近一百斤,一来一回,人就得累个半死。

体弱些的,就只能雇佣车马去搬运。这一来一回,车马的费用,和米价也差不多了。

折腾到最后,这五斗米,其实也就是一斗米、二斗米左右。

没关系!

大明还给我们留了一两四钱呢!加上米,也还有一两五钱!每天50文钱!

这也是桶匠、蔑匠的工资!凑合一点,一家人在辽东也是能勉强度日的了。

天真啊,朋友!

剩下的一两四钱,不等到你手里,军头们就要直接扣掉二钱。

加上大米,算一两三钱,每天43文钱!

你的阶级又要滑落了朋友,去和京城力夫坐一桌吧。

到这里,每月1.3两,除以1.8两,实发居然还有七成二?

大明陛下圣明仁慈啊!

而配发军马的骑兵,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更惨。

养马比养人更贵。

将领们克扣马草银、马豆银,导致马匹瘦弱不堪,战马饿死的报告每日都有。

更惨的是,战马死了,还要马兵自己掏钱赔偿。

一匹战马折价六两,一个单兵根本无法支付,便由一整个队的所有马兵共同摊派赔付。

至于其他的行粮、皮袄银、安家费等等,情况大同小异,克扣后的实发比例,基本都在七成到八成之间。

看起来,似乎还不错?

朋友,你忘了,人,才是最宝贵的耗材啊!

所以比起军饷,第二大类问题更为严重。

——那便是是占役!

军将们侵占屯田,瞒报荒地,然后驱使麾下的兵丁为自己开垦耕作。

这些兵丁的待遇,比地主家的佃户还要凄惨。

地主老爷手里毕竟只有皮鞭和棍棒,如果命好一些,或许还有个讲点“仁慈、王法”的地方官。

可军爷们手里拿的,是明晃晃的刀把子,军户逃亡被抓到,可以直接处死的。

跑都跑不了的肥猪,不狠狠宰割,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种田只是小道。

杏山、宁远这些靠海的地方,军将会让兵丁出海捕鱼,每个月必须上交一千斤,每斤折价十文,交不够的,就自己拿钱来补,俨然一方鱼霸。

不靠海的,就去山里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