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亩菠菜救天下(第2页)

纵使以王体乾心思之诡谲,也忍不住在这一刻心神动荡。

王体乾沉默了许久,眼见皇帝的身影在田垄间越走越远,他终于忍不住再次开口:“此事……可需散于京中,教万民知晓?”

两个太监之间讲话,倒是没必要那么隐晦了,直白一些更为干脆。

高时明这下终于转过头来,认真地看着他。

“陛下说了,事未成,不张扬。待这地里长出东西来,再论其他。”

王体乾的心,又是一震。

这一瞬间,他突然有些羡慕起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来。

陛下曾言,要让锦衣卫重拾清白之名。

当时听来,只觉得是天方夜谭。

天子鹰犬之名由来已久,又哪里是那么好洗白的呢?

可现在看来,只要田尔耕能抓住这个机会,所谓重塑清白之谈,未必没有可能成真。

可他东厂呢?东厂又哪里走得了这条路呢?

那一日陛下所言“同志”之说,对卢象升是真?对高时明是真?

那对我王体乾,到底又是不是真?

……

朱由检感觉自己快要累瘫了。

脊背上那块细长的肌肉一跳一跳的,脖颈也酸得要死。

这具年轻的身体虽然充满了力量,但前面翻了半亩地,现下又一直弯着腰,着实还是有些顶不住。

他咬着牙,躬着腰,手里小心地撮着一把菠菜种子,按照问来的法子,三两颗、三两颗地顺着翻好的浅沟撒下去。

耕作的劳累,和拉弓的劳累,真的不是一回事啊。

眼见这一垄终于撒完,他长舒一口气,直起身来,抄起一旁的竹耙子,笨拙地将两侧的土翻上来,薄薄地盖住种子。

每耙一段,又按着听来的法子,将耙子反过来,把土压实一些。

他种的是菠菜。

这时也有人叫他菠薐(leng)。

至于为啥他莫名其妙在这里种菠菜,那就不得不说说现实问题了。

北风陆续刮过几阵,京城反复冷冷暖暖数次,终究还是将将入冬了。

如今早起些甚至能看到屋檐下的小小冰棱。

在这个尴尬的时节,小麦、黄豆、棉花这些传统作物是种不了的。

他心心念念的番薯、土豆、玉米,更不是这个时候能种的。

问了勇卫营里种过地的老兵,才知道眼下这个时辰,也就只能种些耐寒的菠菜。

赶着完全入冬之前种下去,发了芽儿,熬过冬天,开春就能收获了。

这就是农时。

这就是古代战争为何对农业的影响那么大的原因。

误个十天半月,一季的收成就没了。

他一个现代人,即便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在这铁一样的事实面前,也得乖乖低头。

终于,最后一点种子也被泥土覆盖。

朱由检扔下耙子,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坐在田埂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但他的心情却无比美丽。

这可是种田啊哈哈!大明除了太祖,还有哪个皇帝亲自种过田哈哈?

等我春天收了菠菜,我见人就送!

朱由检独自品味了一下这美滋滋的心情,这才转过头对着高时明两人招了招手:

“来吧,把今日的奏疏、京中舆情说说,朕也正好歇上一歇。”

“奴婢遵旨。”

高时明与王体乾齐齐躬身行礼。

高时明率先开口:“陛下,今日内阁共送来奏疏二百九十四封,其中特标‘新政’者十三份。特标‘时代之问’者……比之昨日又多了,今日共有八十五封……”

朱由检哈哈一笑,摆摆手道,“时代之问的奏疏,照旧都转给秘书处那边处理吧。”

所谓秘书处,没有俸禄、没有职级、没有归属,只是一个临时性机构。

目前专门负责处理特定的一类奏疏:

京中这些文臣、勋贵、士子、武生们递上来的,关于‘人地之争’的经世公文。

而秘书处成员,除了上次声名鹊起的吴孔嘉等五人以外,文臣之中又额外增加了孙传庭、毕自严两人。

然后把内宫整顿中表现比较好的曹化淳、刘若愚也拉了进去。

加起来一共九人。

后面看情况再逐步加人,争取今年内扩到二十人,明年扩到一百人,把非正式机构变成正式机构。

把处理经世公文,变成处理新政,再变成处理天下事务,架空内阁!

当然……

现在这九个人还没有这么牛逼。

他们如今每天大半的时间之中,只能是沉浸在这经世公文的海洋中,屎里捞金。

只有被其中五人以上,联名点头通过的公文,才会到薛国观、高时明、黄立极、李国普、杨景辰、成基命这一圈去判定。

又最后三人以上同意,才会到他面前来。

多数新的经世公文都是屎?

无所谓,随便你们生产,必粘不到朕身上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