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粮食危机(第2页)
“当然,你们要是有钱有票,自己去县里买也行,我绝不拦着。”
“可要是有人想着投机倒把,去县里被抓住了,可千万别来找我求情,这种事我一概不管。”
“另外,你们也不要担心,刚来的知青都差不多,不会干活,工分挣的少,所以养不活自己。”
“但只要你们肯下功夫,踏踏实实的干,我保证你们不会饿肚子。”
“要是能挣到足够的工分,顿顿吃细粮也不是不可能!”
这话让有些沮丧的知青们眼睛一亮。/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
尤其是赵宇峰和李红星这种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更是心情激动。
看来下乡也没这么糟糕。
就算在家里,他们也不可能顿顿吃细粮。
没想到到了青山屯生产大队,还能有顿顿吃细粮的机会,这岂不是比在家里还好?
但林卫东知道,徐振国完全是在画大饼。
什么叫挣到足够的工分?多少才算足够?
哪怕每天挣满十个工分,也不可能顿顿吃细粮。
乡下的条件真有这么好,怎么会有那么多不愿下乡的知青?
“徐书记,分给我们的十五斤口粮,也是细粮吗?”汪彩霞忍不住询问。
如果是十五斤细粮,倒也勉强能撑一个月。
“你在做啥美梦呢?我说的是十五斤玉米棒子!”
“想要细粮,等你一年能挣上三千工分再说吧!”
徐振江头也不抬,开口又是一顿讽刺,让汪彩霞脸一下子就红了。
听到他的话,大家飞速在心里算了一下。
一年三千工分,也就是每天都得挣八个工分。
可冬天还要猫冬……
“徐书记,咱们每天能挣多少工分?”
徐振国脸上露出笑容:
“每人每天最多能挣十个工分,你们干的活不同,得到的工分也不一样。”
“每个小队都有专门的记分员,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另外,如果干完规定的任务,也可以早点下工,这方面咱们大队管的比较松。”
现在有的地方还在流行磨洋工。
如果干的太快,还会被人批评,而且也不能自由活动。
反正每天十工分封顶,干的再多也没意义。
“书记,每人每天十个工分,有没有什么办法多挣一点工分?”
魏刚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个头不高,口气挺大的。”
徐振江嗤笑一声,伸手指着门外:
“别的地方或许没有,咱们这儿倒是有办法,能让你每天挣更多的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