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粮食危机(第3页)

 “什么办法?” 

 这下,王大柱也忍不住了。 

 “开荒!北大荒你以为只是个称呼?” 

 “你去开荒,每天挣个十八、二十个工分不难,只要你肯干,就能比别人挣的多!” 

 死的也比别人快。 

 徐振江在心里补充道。 

 魏刚低下了头,王大柱尴尬的不说话了。 

 开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哪怕他们是城里人,也明白其中的苦和累。 

 有些人甚至在开荒时,丢了性命。 

 他们这种刚下乡的知青,能把农活干明白就不错了。 

 见到大家都不说话,徐振国拿出文书让大家签字。 

 等大家签完,他又慢慢说道: 

 “打谷场上有个板车,你们可以把粮食拖回去,明天再把板车还回来。” 

 “不过给你们装粮食的袋子,都是有用的,你们可千万别弄丢了,吃完粮食还得还回来。” 

 徐振国带着他们领了粮食,又让他们把粮食放到板车上。 

 装粮食的袋子是尿素袋子,在如今这种年月,这种袋子也是十分珍贵的。 

 因为缺少布料,所以很多人用这种袋子做裤子。 

 而且还有了很多顺口溜,比如: 

 “来个社干部,穿着化肥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 

 因为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尿素产量还无法满足全国所需。 

 所以要从日本大量进口。 

 尿素袋上通常都印着很多日文。 

 百姓的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就把这种日文当成日本的标志。 

 “对了,这里有一个大石碾,你们都看见了。” 

 “要是嫌大碴子吃着剌嗓子,你们也可以自己磨玉米面。” 

 “到时候不管是做窝窝头,还是做糊糊,都可以让胖婶帮忙。” 

 “噢,胖婶就是大队长派给你们做饭的人。” 

 “头三个月你们不会做饭,可以把粮食交给她。” 

 “过了三个月就没人管了,到时候你们得自己学。” 

 说完,徐振国背着手背,慢悠悠的离开了。 

 他身躯有些佝偻,不过走起路来龙行虎步,完全不像是一个快五十岁的大叔。 

 要不是因为头发花白,脸上也有很多褶子,说他三十岁也有人信。 

 等大家回到知青院,就闻到了空中飘来的一股特殊的粮食香气。 

 “都回来了?赶紧来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