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院试(第2页)

 “我怕他们有命拿,没命花!” 

 “那位说了,不久之后,善无县便会易主。 

 到时候,我让他们吃了多少,都给老子双倍吐出来!” 

 …… 

 时光匆匆。 

 几日时间眨眼而过。 

 县学之外,三重守卫把守。 

 数百参加科举的学子排队入场。 

 周玄也在其中。¨h¨u_a,n_x*i~a*n-g.j·i+.~n+e¨t¨ 

 不过,与其他或忐忑、或紧张、或信心满满之人相比。 

 周玄要显得淡然许多。 

 他站在队伍中,指尖轻轻摩挲着袖中的紫竹笔杆,神色平静如水。 

 科举功名? 

 于他而言,不过是个幌子。 

 他参加院试,只是为了借助儒家学子身份做一些事情罢了。 

 虽然如今的大魏儒家势弱,但没有人能否认儒家学子天然的正义地位,以及…… 

 舆论掌控力! 

 毕竟, 

 文人笔墨,堪比白战兵! 

 有些事,他如果是白身,做起来名不正言不顺。 

 但若是个“读书人”,一切就合理与“正义”多了。 

 至于会不会落榜…… 

 呵呵…… 

 七窍玲珑心如果能落榜,那这儒家学子不做也罢! 

 县学大门前。 

 衙役手持名册,一一核对考生身份。 

 很快,便轮到了周玄。 

 “姓名?” 

 “周玄。” 

 衙役接过他的保荐书一看,眼神闪过一丝惊讶。 

 竟然是县学教谕与善无县最具名望的文人曹七斗作保。 

 “公子请!” 

 衙役神色恭敬。 

 周玄点点头,接过考牌,缓步踏入考场。 

 考场内,数百张考案整齐排列,每张案桌上都干干净净。 

 监考官站在高台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 

 周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安静等待考试开始。 

 "试题到!" 

 随着铜锣声响。 

 考官开始下发考题。 

 乡试又被称为秀才试。 

 共三日,分三个科目,分别为:经义、史论和诗赋。 

 第一科,为经义。 

 经义考题下发之后,学子中顿时引发一阵骚动。 

 "《论语·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很多考生觉得这题不难,也有很多考生觉得自己押对了题。 

 然而几位年长的考生己经面色有些难看。 

 因为他们明白,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