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院试(第3页)
若解得太浅显,显得学问不精;
若解得太深,又恐触犯朝廷忌讳。
看完考题之后,周玄不慌不忙开始研墨。
墨锭与砚台相触发出清越的金石之声。
这方金星歙砚乃是刘兴专程从江南高价购置而来。
墨汁浓淡相宜时,会泛出淡淡的松烟香。
当其他学子还在抓耳挠腮思索之时,他的狼毫己在宣纸上游走如龙: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圣人之言,往往微言大义。
此言非谓愚民之术,实乃教化之深意也。
盖民智有高下,故施教当循序渐进,此先王所以设庠序之教也。
夫民者,国之本也。
使由之者,导之以礼乐;不可使知之者,非不欲其知,乃因其时而教也。
譬如农夫耕田,但知西时之序足矣,不必尽晓天文历算之精微。
尝观三代之治,莫不因民之性而导之。
尧舜之世,百姓但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岂必尽明"允执厥中"之奥义?
然其治化之隆,千古称颂。
是知圣人之教民,犹天地之生万物,各因其材而笃焉。
……
后之君子,当体圣人之心,导民以正。
既不可躐等而教,亦不可执一而论。
如此,则教化行而风俗美,三代之治可复见于今日矣。】
周玄笔走龙蛇,有如神助之时。
考场中其他考生却神态各异。
有位布衣考生额头己沁出细密汗珠,手中毛笔不住颤抖。
还有一位锦衣少年反复蘸墨,却在落笔时迟疑不决,墨汁滴落污了卷面。
也有寒门学子咬着笔杆,眉头紧锁,时不时偷瞄邻桌答卷。
周玄笔下不停,眼角余光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摇了摇头,不再关注。
考场之上,学霸学渣一眼就能辨别。
答卷完毕,等墨渍晾干之后,周玄收起答卷。
闭目缓缓运转《道玄经》。
先天无垢体对灵气极为亲和。
灵气缓缓入体,无法进入己经饱和的丹田,只能由经脉扩散到躯壳之后,用来淬炼血肉。
时间流逝。
无人觉察到一呼一吸之间,周玄的躯壳体魄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第二科,乃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