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首次测试(第2页)
谭局和张局亲自坐镇,身边围着军工系统的几位专家;
秦大爷公司的芯片工程师通过视频连线,实时观察测试过程,屏幕上显示着详细的设计参数。
秦寿穿着无尘服,站在光刻机控制台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屏幕上的参数不断跳动:光刻波长 193nm,曝光次数 3 次(三重曝光技术),
晶圆转速 600 转 / 分钟,温度控制在 23.5c±0.1c,湿度 45%±5%。.兰′兰\文+学, \庚¢欣+醉-全!
这台 “秦氏 1 号” 光刻机,是秦寿团队五天来的心血。
他们绕开了 AsmL 的 euv 专利,用 duv 三重曝光技术实现 7nm 制程,
还自研了碳化硅镜头、高纯度光刻胶和金属靶材,每一个部件都凝聚着团队的汗水。
“第一步,晶圆清洗。” 秦寿下令。
操作员将硅晶圆送入清洗机,先用氢氟酸去除表面的氧化层,再用超纯水冲洗,最后用氮气吹干。
夏听雪站在旁边,紧盯着屏幕上的清洗进度,轻声汇报:“晶圆清洗完成,表面杂质含量低于 10?12,合格。”
“第二步,涂胶。”
机械臂将清洗后的硅晶圆送入涂胶机,均匀地涂上一层自研的光刻胶。
这种光刻胶是秦寿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研发的,灵敏度比进口产品高 20%,成本却低 30%。
涂胶完成后,晶圆被送入预热炉,在 90c的温度下烘烤 30 秒,让光刻胶固化。
“涂胶厚度 50nm,均匀度 99.8%,合格。” 夏听雪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第三步,光刻。”
秦寿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光刻机的镜头缓缓降下,对准硅晶圆。
193nm 的深紫外光透过掩模版(上面刻着芯片的电路图案),精准地投射到光刻胶上。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三重曝光技术需要将图案分三次投射到光刻胶上。
每次曝光的位置必须精准对齐,误差不能超过 0.1nm,相当于头发丝首径的 1/1000000。
整个车间鸦雀无声,只有光刻机运转的细微声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屏幕上,第一次曝光完成,图案成像清晰,没有任何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