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十万大军花落谁家(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辰之言,甚至未等李承业做出最终定论,淮河兵权的问题被李元朗再次粗暴地挑起后,已迅速点燃了新的焦点。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目光都凝聚在李承业身上,等待着他的决策。
 




    他们都清楚,直接让威成武把李副将唤回去,却把十万军队留在淮河几乎是明晃晃的打他的脸,不如先定好人选,换个名义把人送过去淮河再慢慢谋划。
 




    郑沛辰亦垂手恭立,眼观鼻鼻观心,他知晓李承业现在手上没有别的人选,静待君王宣布那个他早已预料的名字,淑妃的父亲屈端泽。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从文官班列最不起眼的末尾缓缓地走了出来。
 




    此人此人年约四旬,身着青色官袍,不过翰林院一个不起眼的五品侍讲学士,名叫戴存义,素来博闻强记但少言寡语,此刻他神色平静,步履坚定。
 




    “陛下,臣有一人荐举!”
 




    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瞬间打破了朝堂上短暂的静默,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众人皆露出惊诧神色,他身后并无强力派系支撑,又能荐举何人?
 




    王大人朝着屈端泽的方向望过去,想要询问这人是不是他手下的。
 




    屈端泽却也在左右观看其余官员的表情,他知晓自己与戴存义并无交集,暗自猜测着此人会不会早就被自己的对手收买了,所以才在这时出来。
 




    戴存义在无数探究的目光注视下,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臣所荐之人,乃前朝三品云麾将军,姬仲卿大人之子,姬和泰!”
 




    “姬和泰!”
 




    “姬家之子?”
 




    这三个字如同平地惊雷,骤然在朝堂之上炸响!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惊疑之声四起。不少老臣脸色骤变,连一直垂眸静立,稳如泰山的郑沛辰,此刻也猛地抬起了头。
 




    这姬仲卿乃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其成名时间远早于如今跨立两朝的威勇侯,他的名声,如今后隋的不少臣子也是知晓的,只是此人不是在隋祐帝时站错队已经被杀,听闻只留下一女吗?
 




    戴存义无视众人的震惊,继续阐述“姬和泰自幼随父习文练武,精通韬略,尤擅水战。更难得的是,其曾于民间辗转多年,隐姓埋名之际,化名姬颂节,亲率乡勇筑堤抗洪、排解纷争,活民无数,深得沿岸百姓称颂,更在数起水匪作乱事件中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保得一方平安!”
 




    “其人忠勇,智谋,功绩,皆非虚妄,有迹可循!”他一一列出的才能与功绩,虽未直言其隐姓埋名时的具体事迹,但其保境安民,有实际治乱经验的能力已足以震动听者。“值此淮河急需知兵,知水,更能安抚军心民心之大将之际,臣以为,姬和泰,正当其才,当堪此任!”
 




    戴存义说完,殿内陷入了死寂。屈端泽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这姬和泰他是第一次听说,可是那化名姬颂节他却是知晓的,此人在前几年名声大震,却不知后来为何失了踪迹。
 




    当时谁也没往姬仲卿之子的方向想,他也只因为此人是在战乱中去世了,哪曾想如今突然跳出来,坏了自己的好事。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承业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