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玉成欢青崖昼
3. 疯子
入内阁之前,滕令欢跟着翰林院典籍整理过书库,所以才会在裴珩面前揽下这个事。
到了书库才明白裴珩为什么对这件事如此上心了。书库被大火焚烧过,后来学生为了救火,又往书库里泼水,被火烧断的书架东倒西歪,如今的翰林院满地狼藉。
那个放火的燕七,如果裴珩没有杀他,如今官府的通缉令已经满天飞了。
滕令欢正安静地整理一堆被水浸湿、粘连在一起的书卷。翰林院为了加快修整进度,派了不少学生来一起整理,其中有几个年轻学生聚在不远处,一边慢悠悠地整理干燥的书册,一边对着滕令欢指指点点,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听见。
“唉,这都什么事儿啊?本来书库烧了就够倒霉了,还得收拾这烂摊子。要不是因为她……”
一边说着,一边瞟了一眼蹲在角落默默整理的女子,嘴里接着说道:“惹出那档子私奔的事儿,引来个疯子烧书库,咱们至于这么累吗?”
“就是,一个闺阁小姐,娇生惯养的,能帮上什么忙?不添乱就不错了。还修整书库呢,我看就是装样子。”
“嘘,小声点,人家可是首辅大人的妹妹……”
几个学生议论的话都被她听在耳朵里,她也没有发作,毕竟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这件事追根溯源也是因为裴璎犯了错,而她如今在裴璎这具身体里,自然要接受这样的审判。
滕令欢只得不予理会,低头专注地看着手中那坨湿透粘连、几乎成了“纸砖”的卷宗,眉头微蹙,但眼神清明冷静。这是她前世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处理水浸古籍。
上一任翰林院典籍教过她。
滕令欢仔细观察“纸砖”,手指轻轻在边缘试探湿度、粘连程度。她起身,走到置物架前,动作流畅地挑选了几样东西:干净的棉布、用来吸水的宣纸、特制的稀薄浆糊、几块平滑的压石。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熟练。
方才那些说话的学生拿着一本同样有些受潮、书页粘连的书过来,想用蛮力撕开,发出“嘶啦”一声轻响,立刻心疼地叫起来:“哎呀!又破了!”
滕令欢头也没抬,清冷平静的声音响起:“《文苑英华》残卷?受潮粘连的书页,强撕只会损毁墨迹。先用棉布覆上,阴干半刻,待其韧性稍复,再用薄竹签从页脚无字处轻轻试探剥离。”她一边说,手上动作丝毫未停,那坨“纸砖”的边缘已经被她成功分离出几页,完好无损。
那学生愣住了,见他方才口中什么都不懂的闺阁小姐,不仅准确说出了书名,还给出了清晰可行的操作步骤。
学生看着自己手里被撕破的书页,闭了嘴,没再说话。
这些学生都年岁不大,而且不少都是世家贵族出身,家中被宠爱得不行,说起话来欠思考,这也没什么。滕令欢记得自己在学堂念书时候,和他们这些人差不多,无形中还得罪了不少人。
但众多同窗中,还真有一人能说起话来滴水不漏,那人便是裴如琢。
滕令欢记得裴珩应当是那时一众学生中最小的,也是最晚入学堂的,但他好像比当时的任何学生都要成熟。
*
京城的冬天黑得早,没多一会儿便点起了烛火,翰林院的不少学生都走了,只剩滕令欢一人还在接着修整。
书库的一角,滕令欢看到了一册熟悉的卷宗,那卷宗看着年份并不久,像是最近才修订成册的,因为放在阴暗处,所以只被大火烧坏了书脊。
那是她在内阁为官那几年写的笔录,上面记载了她自入内阁以来的所有经手的政事。滕令欢将手放到那卷宗上,摩挲着那有些潮湿的封面。
到了书库才明白裴珩为什么对这件事如此上心了。书库被大火焚烧过,后来学生为了救火,又往书库里泼水,被火烧断的书架东倒西歪,如今的翰林院满地狼藉。
那个放火的燕七,如果裴珩没有杀他,如今官府的通缉令已经满天飞了。
滕令欢正安静地整理一堆被水浸湿、粘连在一起的书卷。翰林院为了加快修整进度,派了不少学生来一起整理,其中有几个年轻学生聚在不远处,一边慢悠悠地整理干燥的书册,一边对着滕令欢指指点点,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听见。
“唉,这都什么事儿啊?本来书库烧了就够倒霉了,还得收拾这烂摊子。要不是因为她……”
一边说着,一边瞟了一眼蹲在角落默默整理的女子,嘴里接着说道:“惹出那档子私奔的事儿,引来个疯子烧书库,咱们至于这么累吗?”
“就是,一个闺阁小姐,娇生惯养的,能帮上什么忙?不添乱就不错了。还修整书库呢,我看就是装样子。”
“嘘,小声点,人家可是首辅大人的妹妹……”
几个学生议论的话都被她听在耳朵里,她也没有发作,毕竟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这件事追根溯源也是因为裴璎犯了错,而她如今在裴璎这具身体里,自然要接受这样的审判。
滕令欢只得不予理会,低头专注地看着手中那坨湿透粘连、几乎成了“纸砖”的卷宗,眉头微蹙,但眼神清明冷静。这是她前世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处理水浸古籍。
上一任翰林院典籍教过她。
滕令欢仔细观察“纸砖”,手指轻轻在边缘试探湿度、粘连程度。她起身,走到置物架前,动作流畅地挑选了几样东西:干净的棉布、用来吸水的宣纸、特制的稀薄浆糊、几块平滑的压石。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熟练。
方才那些说话的学生拿着一本同样有些受潮、书页粘连的书过来,想用蛮力撕开,发出“嘶啦”一声轻响,立刻心疼地叫起来:“哎呀!又破了!”
滕令欢头也没抬,清冷平静的声音响起:“《文苑英华》残卷?受潮粘连的书页,强撕只会损毁墨迹。先用棉布覆上,阴干半刻,待其韧性稍复,再用薄竹签从页脚无字处轻轻试探剥离。”她一边说,手上动作丝毫未停,那坨“纸砖”的边缘已经被她成功分离出几页,完好无损。
那学生愣住了,见他方才口中什么都不懂的闺阁小姐,不仅准确说出了书名,还给出了清晰可行的操作步骤。
学生看着自己手里被撕破的书页,闭了嘴,没再说话。
这些学生都年岁不大,而且不少都是世家贵族出身,家中被宠爱得不行,说起话来欠思考,这也没什么。滕令欢记得自己在学堂念书时候,和他们这些人差不多,无形中还得罪了不少人。
但众多同窗中,还真有一人能说起话来滴水不漏,那人便是裴如琢。
滕令欢记得裴珩应当是那时一众学生中最小的,也是最晚入学堂的,但他好像比当时的任何学生都要成熟。
*
京城的冬天黑得早,没多一会儿便点起了烛火,翰林院的不少学生都走了,只剩滕令欢一人还在接着修整。
书库的一角,滕令欢看到了一册熟悉的卷宗,那卷宗看着年份并不久,像是最近才修订成册的,因为放在阴暗处,所以只被大火烧坏了书脊。
那是她在内阁为官那几年写的笔录,上面记载了她自入内阁以来的所有经手的政事。滕令欢将手放到那卷宗上,摩挲着那有些潮湿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