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八面玲珑(第2页)
当然,这样的文章只能应付秋闱和会试,当不了状元。状元是皇帝钦点的,所以在殿试的时候,聪明的考生又会换一副面孔,把屁股歪向皇帝。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吹干试卷上的墨汁之后,苏文拉响了铃铛:“交卷!”
这次交卷,距离他进入考场足足有两个时辰。\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
没办法,古代科举对试卷要求太严格了。
不仅要求每个字都工整,还不能有墨点,但凡掉一滴墨水在上面都要重写。
而且用毛笔写比用硬笔写速度慢多了。
要是让他用中性笔写的话,最多三十分钟就能完成。
“又是你?”看到提前交卷的又是苏文,巡查考官皱眉,戏谑道,“我还以为你第二场考试还能和第一场一样一刻钟交卷。”
“你给我交一个试试?”苏文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贡院。
没办法,贡院里实在是太臭了。
三千多考生前三天都在里面拉屎拉尿,甚至有很多首接拉在考试隔间里,虽然在换场时间清洗过,但那味道始终很大。
……
“张大人,苏公子又提前交卷了。”主考官房间里,巡察冲进来,把苏文的试卷交到了张坤手中。
“好文章!!!”张坤接过来之后仔细看了一遍,不由得拍案叫绝,“立意深远,文辞华丽,其中还有不少精彩佳句。”
“的确是好文章!”旁边的巡查考官也说道,“不愧是苏大才子。”
“苏文仅凭第一张试卷就能得解元了,第二篇经义解读同样是鹤立鸡群。”张坤感叹,“不得不说,这苏公子有状元之才。”
科举考试考的不是背诵能力,也不是考引经据典的能力。
它考的是一个人的深层智慧。
作为考生连主考官出题的意图都不揣摩,即使录取了将来也没多大前途。
如果考生在文章中表达的立意和考官的期待背道而驰,录取了就是在给自己添堵。
苏文的文章不但文辞华丽,还完美的戳中了主考官的舒适点。
这样的才子不录取还能录取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