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汇聚八方人才
数小时后,培养舱液面下降,舱门滑开。白雾弥漫中,一男一女赤身裸体地走了出来。
他们接过旁边机械臂递来的、从本体身上剥下的原版衣物,动作熟练地穿上。布料摩擦皮肤的触感,衣服上残留的、属于本体的淡淡体味,一切都完美复刻。
两人对视一眼,微微点头,随即一言不发地走向兵营出口,融入基地幽深的通道之中。
他们的任务指令只有一个:以“山雀”和“夜莺”的身份,回到日军的情报网络,他们要做的就是默默的潜伏。在没有上级指令的情况下,他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除非整个区域情报网络的上下游被全部渗透完成。
而此刻,真正的“山雀”和“夜莺”,则被注射了强效镇静剂,关押在主基地最深层的绝对静默囚室里,他们的价值,己经被完美地“转移”到了替身身上。
泉城,这个在华北地区对日军最为仇视的城市,此刻正上演着一幕幕反日浪潮。
七年前,那场被称为“五三惨案”的血腥屠杀,如同烧红的烙铁,在每一个活下来的泉城人,乃至每一个山东人的灵魂深处。\w?e\i?q~u\b,o^o-k!.?c,o·m_日军第六师团暴虐的屠刀,砍向了放下武器的士兵,砍向了手无寸铁的平民。
护城河水被染红,昔日繁华的商埠区化为焦土,无辜百姓的尸体堆积如山。
这份刻骨的仇恨,在短短几年后,又被东北沦陷的寒流所加深、所共鸣。多少山东汉子“闯关东”在肥沃的黑土地上扎下根,与东北人血脉相连、休戚与共。
当关东军的铁蹄踏碎白山黑水,无数祖籍山东的东北难民,拖家带口,带着亡国奴的屈辱和对日寇的切齿痛恨,沿着祖辈走过的路,逃回了齐鲁故土。
他们嘶哑的哭诉、绝望的眼神,以及身上背负的国仇家恨,像滚烫的油,浇在济南人本就未曾愈合的伤口上。
“鬼子在东北杀人放火,在济南也杀过人!”这共同的苦难和仇恨,让山东人与东北人在这国难当头之际,紧紧拥抱在一起,同仇敌忾。
正是在这仇恨与悲愤交织的土壤上,王犀的到来,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沉寂己久的抗日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