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诸葛亮聚众求贤,赵云孙乾齐荐英才(第2页)
“昔者,尧舜之朝,以皋陶、夔龙为范,群臣效之,百官皆奋;纣桀之世,上昏下黩,官吏懈迨,终致倾颓。幽州虽然偏僻,但若能首重贤才,吏民观之必生仿效之心。譬如镜明影正:上悬高节,下必仰止。故而德才之标,非但不高,反为治本之策。否则,苟且因循,幽州岂会有安民之日?亮所下求贤令首倡‘不拘微贱’,正是为破此局:寒门之士若见上升之途,自当抵砺身心!豪门之士若见寒门之士位居其上,亦会克苦修德。”
曹宣拜服。
简雍则又提出新的问题:“若如此,则幽州豪门之士或会认为左将军不重豪门贵士只重寒门微士,豪门之家又多有田地、私户,一旦有人牵头,恐会因此而生乱。”
诸葛亮羽扇稍顿,目光如炬:“宪和所虑极是。豪门盘根百年,田连阡陌,私户盈千,确有动摇州郡根基之力。然而自古以来,任由豪门壅塞贤路、割裂赋税、挟势抗命的朝廷,最终都会走向灭亡,削弱豪门在官场上的权力,亦是重整汉室纲常的根本之一。至于豪门生乱,宪和亦不用担忧。”
诸葛亮眼神陡然严厉:“敢牵头生乱者,皆是有才而无德者,留之何用?灭之即可!而豪门之中德才兼备者,又岂会与之沆瀣一气?幽州自有法度,尊法度者,自然无恙。”
众人皆是凛然。
诸葛亮虽然看起来是个温润如风的儒生,实际上是儒皮法骨兵家心:我跟你讲仁德的时候你最好跟我也讲仁德,你如果不愿意听我讲仁德我只好跟你讲法律,你如果不想讲仁德也不想讲法律那我只好跟你讨教下带兵打仗的本事了,希望你带兵打仗的本事比我厉害,否则阎柔、王松、乌桓诸王就是前车之鉴。
片刻后。
赵云抬声举荐道:“军师,我有一乡人好友夏侯兰,近日来信称已经回了常山,欲请我举荐。虽然精通律法,但夏侯兰曾在夏侯敦麾下任职,故而…”
赵云没有继续说下去。
毕竟夏侯兰这个时候忽然返回常山还来信请赵云举荐,很难说没有受夏侯敦或者曹操密令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