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诸葛亮谋得郑玄手书,赵云近乡情怯(第2页)
郑玄的干脆利落,让孙乾又惊又喜:“有恩师相助,军师大计可成矣!”
“老夫只是略尽举手之劳罢了。”郑玄将写好的书信递给孙乾,又道:“公佑回禀孔明时,可替老夫转达:人力有穷尽之时,当习养生之道,方能绵延悠长。老夫不敢自诩长寿,但能苟活七十五载,亦有些许养生心得。天禧暁税王 最新璋踕哽薪筷若是得有空闲,孔明可多来老夫府中,老夫愿将养生之道倾囊相授。”
郑玄话说得委婉,自来涿县后,郑玄就常闻诸葛亮废寝忘食的处理军政事务,担心诸葛亮这个不世奇才因为早慧而夭,这才借孙乾之口转达传授养生之道。
听到孙乾转述郑玄的话后,诸葛亮亦不由感慨:“康成公知亮心啊,亮若得空闲,定会登门求访。”
郑玄的养生之道有几分道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只要去见郑玄,就不可能还当着郑玄的面处理军政事务。
与其说是郑玄要将养生之道倾囊相授,不如说是郑玄让诸葛亮有个偷懒的借口。
扫了一眼郑玄给袁绍的书信,诸葛亮心头也是一松。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之家,身份显赫,且又是个极为爱面子的人。
想要劝袁绍,以诸葛亮的身份和名望是远远不够的,可若是劝袁绍的是东州名儒郑玄,那袁绍的台阶也就有了。
将郑玄给袁绍的信收好,诸葛亮又叮嘱了孙乾几件事后,随后召集在涿县的糜竺、简雍、韩珩等人,将一个个的任务指令诸条下达。
尤其是次年的春耕,尤为重要。
不论何时何地,粮食才是最紧要的。
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想要让天下恢复安定祥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天下万民能够吃饱穿暖。
若是吃不饱穿不暖,皇帝及诸官的理想说得再漂亮,也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如后世顾炎武所言: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让国家内部变得稳定祥和、万民衣食无忧,需要君臣肉食者去想办法,不能让天下万民都去承担这个不该有的责任;而让国家外部不受人侵略,则不论是君臣肉食者还是天下万民,都有各自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