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神纹本神
第261章 诸葛亮谋得郑玄手书,赵云近乡情怯(第3页)
虽然时代先后不同,但大贤者的认知都是相差无几的:解决了万民吃喝,才能去谈匡扶汉室。
随着诸葛亮的安排逐一执行,河北的局势也变得更为复杂了。
中山北部的灵丘。
统率袁绍麾下乌丸突骑的冀州从事牵招,在得知袁绍在卢奴有难的消息后,大惊失色。
消息虽然自幽州传来,但牵招早就对刘备言明了心志,承诺职责范围内会竭力以助刘备,若刘备能顾念袁绍的恩义护其一脉,牵招就愿与刘备共图大业。
故而,对于幽州传来的消息,牵招并不怀疑其真实性,诸葛亮也没必要在这种事上去欺骗牵招而引起牵招对刘备的不满。
“大将军对我有知遇之恩,如今大将军在卢奴有难,我又岂能不前往相助?”
牵招当即召来副将,让副将留守灵丘以防乌桓,随后便引了八百乌桓突骑急回卢奴。
对牵招而言,对自己有恩义的一定要舍命相报,昔日报答恩师乐隐如此,今日报答袁绍亦是如此。
另一边,赵云先一步抵达真定。
重回故土,即便沉稳如赵云亦是激动难掩。
遥想昔日,赵云为本郡所举而带着义从吏兵去见公孙瓒,却不料公孙瓒与袁绍是一丘之貉,赵云壮志难伸;之后又遇上兄嫂遇难守孝三年,随后浪迹天涯苦寻明主,幸运的遇到了刘备而有了今日成就。
辗转多年,赵云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
在这个大抵十几岁就娶妻的时代,赵云三十好几了还是单身一个,也实属罕见。
虽然赵云常以“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来勉励自己,但若真的能早早的娶妻生子谁又愿意晚婚晚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非是不愿,而是不能。
看着驻足在村外久久不愿入村的赵云,夏侯兰不由轻笑:“子龙也近乡情怯了?”
3更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