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刘备曹操明争暗斗,短暂的和睦时期(第2页)

 

 至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八月,曹操已基本掌控冀州的赵国、安平国、巨鹿郡、魏郡,以及青州的平原国、济南国、乐安国、齐国、北海国、东莱郡。
 

 加之其原有的河内、河东二郡,黄河沿岸南北的大片疆土至此尽归曹操。
 

 与此同时,刘备则控制了幽州的涿郡、代郡、上谷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以及冀州的常山国、中山国、河间国、渤海郡,还占据了并州的上党郡。
 

 仅就青、冀、幽、并四州内核局域来看,刘备的版图与曹操几乎能够平分秋色。
 

 然而,曹操的势力远不止于河北,还牢牢掌握着豫州、徐州、兖州及淮南等土地肥沃、人口绸密之地。
 

 反观刘备,虽拥有九郡三国的广阔疆域,但其中多为边陲苦寒之地,地广人稀。
 

 即便在组织北迁后新增了十馀万人口,治下的总户数仍不足二十万,总人口估计也仅百万左右。
 

 曹操原有的根基本就拥有二十馀万户,攻占青州及冀州魏郡、赵国、安平国、巨鹿郡后,户口又增加了十馀万。
 

 无论从户籍、人口还是实际控制的富庶地区衡量,曹操此时纸面上的综合实力都远超刘备。
 

 (注:户口及疆域具体数字仅为推测,用以反映势力对比。)
 

 袁绍势力被曹操与刘备瓜分殆尽后,双方在明面上维持了表面的和睦,各自严守强界。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却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
 

 曹操甫回许都,便急急上表天子,盛赞刘备在剿灭袁绍中的“功勋”,更以刘备乃“汉室宗亲”为由,奏请天子册封其为卫将军。
 

 此计用意至毒:一则向袁氏故吏门生暗示,刘备实为朝廷安插北方的“卧底”,袁绍之亡与刘备的“假仁假义”脱不开干系;二则这看似升迁的“卫将军”名号,更是曹操精心设置的陷阱,只要能将刘备诱至许都,莫说卫将军,便是司徒之位曹操也舍得,目的就是将其软禁,剪除羽翼。
 

 面对曹操的明枪暗箭,刘备断然回击。
 

 再次高举衣带诏痛斥曹操欺君罔上之罪,申明自己以左将军之尊与大将军袁绍会盟,正是为了勤王除贼,还政天子!
 

 袁绍卸任州牧、临终举荐田丰、颜良等忠良效力刘备之举,正是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