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神纹本神
第361章 伊籍为刘备募义兵,魏延等猛卒来投
不仅外部不顺心,刘表的内部也不顺心。
蔡夫人专宠小儿子刘琮,时常在刘表面前夸赞刘琮、贬低刘琦,兼之蔡瑁张允也对刘琮歌功颂德。
有蔡夫人称美于内,蔡瑁、张允诵德于外,以至于刘琮做了点芝麻绿豆大的好事都能被宣传、犯了再大的错也会被掩盖。
正常情况,刘琦和刘琮应该兄弟同心,一同协助刘表或恩或威震慑荆州的世家豪族,树立刘表父子在荆州的权威。
譬如刘表的从子刘磐就亲自镇守长沙郡的攸县。
然而刘琮无自知之明,自恃有蔡氏撑腰就专门跟长子刘琦对着干,完全忘记自己与刘琦一样,本质上都是荆州的外来客。
对蔡氏而言,支持刘琮不是因为刘琮比刘琦能力强,仅仅是因为刘琮容易控制。
若不是刘表还没到老迈到昏聩,刘琦这个长子早在荆州待不下去了。
平日里刘表怒斥刘琦,其实也是在偏听偏信后误以为刘琦不长进又不能容人,也并非是真的要将刘琦放弃。
故而在听了伊籍的劝谏后,刘表心头又有了个想法,道:“我有意采纳蒯良之策,让长子琦整军于新野,扬言欲兵出宛城;再使文聘相助,机伯以为如何?”
伊籍久随刘表,也深知刘表对刘琦那种既爱又恨的纠结心理,闻言即道:“若使君欲令琦公子整军于新野,可再征数人同往。”
刘表挥手示意:“机伯乃我亲信,如有贤才举荐,但说无妨。”
伊籍遂道:“临沮县长向郎,少年时师事司马徽,与徐庶、庞统甚有交情,可为参军。”
刘表微微蹙眉:“向郎虽有才学,但不谙军务,他为参军,或会误事。”
伊籍道:“使君只需让文聘负责具体的军务指挥即可,向郎为琦公子的参军,也只是为了给琦公子谋一条退路。假使今后有不测之事,琦公子也能保住性命。”
刘表语气复杂:“机伯只为我长子谋退路,却不为我次子谋退路,未免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