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伊籍为刘备募义兵,魏延等猛卒来投(第2页)

伊籍轻轻摇头:“使君误会了。非我不愿为琮公子谋退路,而是如今琮公子只信任蔡瑁张允等人,我若妄言,反会弄巧成拙。”

想到刘琦和刘琮不和,刘表不由暗叹。

前几年,刘表还嘲讽袁绍不会教儿子,几个儿子明争暗斗,兄不敬弟,弟不敬兄。

没想到没过几年,刘表也遇上了这种情况。

感叹良久,刘表同意了伊籍的提议,遂又来到外堂,将决定告知众人。

蔡瑁脸色复杂的看了一眼刘表,又将目光移向伊籍,低头思索片刻,没有反驳。

对蔡瑁而言,将刘琦调离襄阳,也更容易谗言刘琦而让刘表立刘琮为后。

蒯越、蒯良对视一眼,也没再反驳。

对蒯良而言,刘表采纳了自己的提议。

对蒯越而言,刘表都派长子刘琦去新野了,足见诚心,至于刘琦整兵于新野能牵制曹操多少兵力,反而不重要。

刘表又让伊籍去给刘琦宣令,同时让伊籍也跟着刘琦去新野,避免刘琦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头脑一热就跑去打宛城。

赢了还好,输了那今后刘琦在荆州就彻底没有容身之地了。

伊籍也不推迟,当即便领了军令来寻刘琦,并将刘表调其入新野的“深意”也告知刘琦。

虽然这“深意”也是伊籍美化过的,但听在刘琦耳中却如天籁之音。

自刘表续弦后,刘琦的地位是一日不如一日,身为长公子却比城中那群整日喊着怀才不遇的士人还失意。

如今能被刘表器重外出领兵,刘琦心头对刘表的旧怨也在此刻消弭了大半:阿父还是爱我的!

对于伊籍,刘琦也万分感谢,若无伊籍献策,刘琦也没资格外出领兵。

“琦公子不必谢我,我所谋者,也是有私心的。”伊籍将话锋一转,引到了刘备身上,道:“如今左将军南征曹操,天下响应者云集,不仅西有马超及关中诸将率众响应,南有令尊派遣琦公子引兵响应,东面的广陵太守陈登及徐州士民也定不会坐视不理,此正是匡扶汉室一扫奸逆的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