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结拜(第3页)

 而苏轼几乎是一己之力将词的文学地位拔高,首接从所谓的歌词变成了抒情诗体。 

 称之为一声“词父”也不是不可。 

 而苏辙更是在哲宗期当上了宰执,还是个捞哥狂魔。 

 这二人将成为沈瑜给赵昕提前拉拢的以后朝堂的臂膀。 

 别管是熙宁变法的新党旧党,还是嘉佑二年千年龙虎榜。 

 榜上有名之人,一个都跑不了,沈瑜的想法也很简单。 

 天下英雄尽入赵昕彀中。 

 江风徐来,客船的唤客声响起。 

 “大哥,船来了!”苏轼指着江面喊道。 

 沈瑜看着这两位青史留名的义弟,心中充满了别样的满足感。 

 他拍了拍苏轼的肩膀,又对沉稳的苏辙点头示意。 

 “子瞻,子由,为兄还需赶路回京复命。等你们到汴京重会,保重!” 

 “大哥保重!”苏轼用力挥手,眼中满是不舍。 

 “大哥一路顺风。”苏辙行礼。 

 沈瑜带着顾岩等人登上北去的客船。 

 船离岸,他站在船头,回望嘉州渡口。 

 岸边,苏轼苏辙还在用力挥手,少年意气,挥斥方遒。 

 江水滔滔,青山如黛。 

 此次回到汴京,出使大理的功劳肯定不会少,更何况自己还有救下张贵妃的大功。 

 仁宗是个皇帝,也是个男人,对于救下自己能算是“挚爱”的女人的人。 

 赏赐定然不会吝啬。 

 曹张二家近日给沈瑜的书信中并未提到明年的科举政令,看来自己参加千年龙虎榜是不可避免的了。 

 前世的学问记忆虽然应当够用,但是在这群星闪耀的高考里,还是得回去好生温习,排进个前几才行。 

 就在沈瑜回汴京的时候,远在舒州的王安石,也踏上了去汴京的路上。 

 在欧阳修的不断举荐之下,这位王文公,获得了群牧司判官的职位。 

 也就是...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