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王安石:不是哥们儿(第3页)

 “你看我这次在大理,不就是瞅准了高家和侬智高不对付,才借力打力吗?咱大宋这病啊,也得找准那个不对付的点,徐徐图之。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刀也切不掉毒瘤。” 

 沈瑜这番话,把改革的艰难和需要策略讲得通俗易懂,既没否定王安石指出的问题,又没盲目附和其激进主张。 

 王安石听得眉头微蹙,不是哥们,你在舒州不是这么说的啊?变脸如翻书? 

 沈瑜承认问题,但明显不认同他大变法的激进思路,强调徐徐图之。 

 这让他有些失望,但沈瑜说的又是实情,难以反驳。 

 想到沈瑜的态度跟在舒州时大相径庭,王安石哪儿还不知道这是仁宗在的原因。 

 他哼了一声,“徐徐图之?只怕病入骨髓,再图之晚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沈瑜嘿嘿一笑,也不跟他争辩,毕竟自己确实理亏了些。 

 “王判官忧国忧民,沈某佩服。不过啊,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找准病根儿,看准火候,比啥都强。” 

 仁宗在上首听着两人对话,心中甚是欣慰。 

 他乐于见到年轻臣子关心国事,但又忌惮过于激进的变革。 

 沈瑜这种务实,强调策略和时机的态度,反而更合他心意。 

 “好了好了。”仁宗适时开口,打断了讨论, 

 “国事艰难,非一日之功。沈卿劳苦功高,先回府好生歇息。介甫,你的《言事书》,朕会再细看。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沈瑜和王安石同时躬身行礼。 

 退出紫宸殿,走在长长的宫道上。王安石步履匆匆,似乎还在思索刚才的对话,眉头紧锁。 

 沈瑜则脚步轻快,轻松惬意,毕竟又可以去看老婆了。 

 王安石忽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沈瑜,“沈怀瑾,大理之事,你做得漂亮。但国之沉疴,非边患可比。望你莫要因一时之功,便失了锐气,只求安稳。” 

 面上人,这会儿也不说沈瑜变脸的事情,提都不提。 

 沈瑜也停下,笑了笑。 

 “介甫兄,锐气我有,安稳我也不想只求。只是这变法,动的是千年积弊,牵扯的是亿万生民。” 

 “方向要对,步子要稳,人心要顺。一味猛冲,撞个头破血流,于事无补,反添乱局。” 

 “大理的虎能驱,是因为它们本就相争。咱大宋的病,得找到那根能撬动的杆,还得有足够的力量稳住局面,才敢下重手。否则....” 

 他摇摇头,没再说下去,意思不言而喻。 

 王安石深深看了沈瑜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是真心还是推诿。 

 最终,他没再说什么,只是重重地“嗯”了一声,一拱手,转身大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