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但尽人事,且听天命。

 日近正午,长时间的书写也让不少人饥肠辘辘,额角见汗。.k·a¨n¢s·h¨u_j*u+n/.*n+e?t\ 

 就在此时,仁宗看时间差不多了,说道。 

 “众学子辛苦。时己近午,赐食。” 

 内侍们鱼贯而入,为每位学子奉上一份简单的宫制午膳。 

 一碗热腾腾的肉糜粥,两个白面炊饼,一碟酱菜。虽不奢华,但毕竟是御厨所做,己是恩典。 

 沈瑜也领到了自己的那份。 

 然而,当食盒打开,他微微一怔。 

 他的那份明显不同!除了标准的肉粥,炊饼,酱菜外,竟多了一个精致的双层食盒! 

 打开一看,上层是几块造型精巧的桂花糯米凉糕,下层则是几枚撒着芝麻的油酥饼,旁边还有一小罐杏仁酪。 

 点心旁边,还放着一张折纸,上写道。 

 “寒窗苦思,聊备小点,暖胃亦暖心。勉之,待君凯旋。徽柔手书。” 

 是赵徽柔! 

 她定是求了苗娘子,借着宫中赐食的便利,悄悄给他塞了私货。 

 沈瑜抬头,刚好与仁宗的目光对上,显然仁宗是知道且默许此事的,大概是苗娘子请示过。 

 这每一份小食都是赵徽柔的惦念与柔情。·优′品?小~税,徃* ′已-发/布¢罪~欣!璋-结* 

 用过这顿饱含深意的午膳,沈瑜再次投入到《重申以巽命论》的撰写中。 

 巽代表谦逊柔顺,但顺服不应是单向的。 

 沈瑜的后世思维在此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和谐社会需要君主的谦逊纳谏,也需要贤臣的忠诚辅佐和有效治理,更需要良好的制度。 

 自然该拍还是得拍的,如何解题? 

 无非是先提出古代贤王如尧舜的例子,随之引出当下仁宗善于纳谏的性子。 

 文章采用今上某政策暗合圣王之道的方式,才符合宋代士大夫奏对体例。 

 后世人常说,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跟徽宗的百事皆通,就是不会做官家成鲜明对比。 

 就是因为仁宗作为一个皇帝,有一个当皇帝特别重要的特质。 

 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他知道自己能做的了什么事,做不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