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论三位宰相如何优雅地蹭我的诗(第2页)
而去年,也就是至和二年,仁宗下令。
文彦博和刘沆,富弼三人同时为相,文彦博任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昭文馆大学士,也就是昭文相。
刘沆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为次相史馆相。
富弼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为集贤相。
“沈状元,好诗!真正好诗啊!”富弼率先开口,
“满船清梦压星河!此等气魄,此等意境,老夫征战半生,也未曾见过如此壮阔的梦境!痛快!当浮一大白!”
他举起酒杯,不由分说地与沈瑜碰了一下,自己倒是先干了。·白\马^书.院· ?毋?错^内^容.
“富相谬赞,学生酒后胡言。”沈瑜连忙道。
“诶,怀瑾过谦了。”文彦博此时插话道。
“此诗意境空灵,气韵天成,非有绝大胸襟不能为。更难得的是,于这琼林盛宴之际,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足见是应运而生,为我嘉佑文华盛世增辉啊。”
沈瑜面上恭敬:“文相抬爱,学生惶恐。”心里却在飞速运转。
来了来了!大佬们开始上价值了。
一个夸气魄,一个夸盛世,这铺垫打得...接下来该提要求了吧?
果然,富弼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环顾了一下西周,拍了拍沈瑜的肩膀。
“怀瑾啊,如此好诗,岂能没有个响亮的名号?你看这琼林苑,官家恩荣,群贤毕至,你这诗生于此情此景,正当其名啊!”
沈瑜还没来得及回应,文彦博便微微一笑,接过了话头。
“富相所言极是,名号确需点睛。怀瑾此诗,气象宏大,意境深远,更蕴含着对圣朝文治,君臣相得的礼赞。老夫观之,如见史笔如椽,记录此情此景,必将为青史增辉,传颂后世。”
刘沆紧随其后,他掌管史馆,更注重名留青史这档子事。
他清了清嗓子:“文相所言极是。沈状元,此诗意境超脱,当得起一个响亮的诗题,方能配其神韵。这诗题,如同史书之纲目,至关重要!名正则言顺,言顺则流传久远啊!”
沈瑜强忍住嘴角的抽搐,装出一副虚心受教又略带迷茫的样子,拱手道。
“三位相公金玉良言,学生受教。只是此诗乃酒酣耳热之际,观此湖光星影,心有所感,信口胡诌,仓促间确未思及题名。不知三位相公有何高见,可为拙作增光?”
他把皮球又踢了回去,这三位不就是想要署名权么。
要知道,终宋一朝,共计137名宰相,其中出名者无非寇准,王安石寥寥数位,哦,还有后面的秦桧,蔡京。
好不容易逮住一首能流传千古的诗句,还是如此广阔之意象,署名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