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论三位宰相如何优雅地蹭我的诗(第3页)

 三位大佬一听高见,眼睛都亮了一下,但谁也不好意思第一个开口说“把我的名字加进去”。 

 这不就是后世学术大佬暗示小弟在论文里把自己挂通讯作者的操作吗? 

 绝了,挂名学,古今通用! 

 文彦博笑容不变:“状元郎过谦了。诗以言志,名以载道。这诗名,亦是此诗流传之关键,马虎不得啊。” 

 脸上的神情很明显,意思就是:小子,别装傻,诗名很重要,赶紧想一个带我们名字的! 

 富弼立刻附和:“正是!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贴切的好名字,能让此诗更添光彩!” 

 刘沆也点头:“不错。后世观史,见此诗名,便可知其背景,场合,意义非凡。” 

 沈瑜顿感压力山大,三位领导在线逼冠名权! 

 集贤?史馆?还是文相的首揆身份?选谁都是得罪另外俩啊! 

 就在这暗流涌动、沈瑜头皮发麻之际,一个醉醺醺的声音由远及近: 

 “咦?怀瑾兄!三位相公!你们在此处赏月论诗?好雅兴!好雅兴啊!嗝~” 

 只见苏轼拎着个酒壶,脚步有些虚浮,笑嘻嘻地凑了过来。 

 他完全没感受到现场的微妙气压,大着舌头道:“怀瑾兄那满船清梦压星河,绝!太绝了!小弟方才想了个诗名,就叫《琼林苑醉题》如何?简单明了,点明地点,状态!哈哈哈!” 

 三位宰相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一下,眼神飞快地交流了一瞬,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尴尬和被不懂事的愣头青搅局了的无奈。 

 他们总不能跟一个醉醺醺的进士解释,他们想要的是诗名里带暗示自己身份的词吧? 

 那也太掉价了! 

 文彦博率先恢复常态,捋须呵呵一笑:“此名...倒也首白。嗯,不错。” 

 语气里听不出太多波澜,但显然兴致缺缺了。 

 富弼打了个哈哈:“哈哈,琼林苑醉题...应景!应景!” 也绝口不提自己刚才的暗示了。 

 刘沆干脆没接话,只是对着沈瑜和苏轼点点头:“夜色己深,老夫不胜酒力,先行一步。” 

 说完,转身就走,背影带着点郁闷。 

 富弼和文彦博见状,也觉得再待下去无趣且尴尬,便也顺势道。 

 “状元郎,你们年轻人多聊聊,老夫也去醒醒酒。” 

 “怀瑾啊,诗名之事,你...再斟酌斟酌,务必妥帖。老夫也先告退了。” 

 三位大佬来得突然,去得也快,留下沈瑜和一脸茫然的醉猫苏轼。 

 苏轼眨巴着醉眼:“咦?三位相公怎么都走了?我起的名字不好吗?《琼林苑醉题》多实在啊!怀瑾兄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