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人是会变的(第2页)
当沈瑜将辽国官文作为例行外事通报呈送御前时,赵祯的反应比预想的更首接。
“啪!”
赵祯将那份官文重重拍在御案上。
“南院枢密副使?好!好一个荣衔!”
“沈瑜!朕问你,你是我大宋的驸马都尉,还是他辽国的南院副枢密使?!”
殿内侍立的内侍吓得大气不敢出。-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沈瑜躬身:“官家息怒。此此函不过是辽国例行通告,于臣而言,无异废纸一张。臣之心,天地可鉴,唯在宋室。”
赵祯胸膛起伏,显然怒气未消。
“哼!废纸?”赵祯冷哼一声。
“朕不管它是废纸还是金子!沈瑜,你给朕听清楚!你是大宋的臣子,是朕的驸马!你身上,只能有赵宋的官职!那辽国的劳什子玩意儿,给朕烂在肚子里!若让朕听到外面有半句闲言碎语,牵扯到你身上...哼!”
“臣,谨记官家教诲!绝不敢有负圣恩!”沈瑜再次躬身,姿态极低。
赵祯挥挥手,像是赶苍蝇:“滚回去!把你那方田,茶法给朕弄好!这才是正经!少在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上分心!”
“臣告退。”沈瑜退出大殿。
这数人的官职变化,其实不难猜。
无非是赵祯自己也寻摸了,沈瑜想让张家曹家加入是在试探他。
但是他老毛病还是犯了,对外戚主打一个温和,那就让别人来顶着个锅。
文彦博出河南就是他的态度,但是文彦博是自己求退的。
要知道,文彦博从仁宗朝一路活到神宗朝,足足九十一岁。
就是因为他聪明的明哲保身。
庆历新政,明明是他跟富弼联名上奏的《条陈十事》。转手就自己出任永兴军节度,远离改革,主打一个进可攻退可守。
后来熙宁变法,他又不像司马光明面对抗王安石,偷偷支持地方官员不实行新法,然后推出苏轼当挡箭牌。
这次他为何主动求退?就是感觉到了赵祯再度想要改革。
永不站队,你根本无从攻击他,也就在党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赵祯没想过,时过境迁,而且此次变法牵扯太多。
富弼和韩琦都不再能算是新党了啊。
王安石几乎是得知了消息就匆匆前往找沈瑜,一见面就是一句大不敬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