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大宋的人情味(第2页)

 司马光几次走到驸马府那条街的转角,望着那紧闭的大门,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吕公著和韩维相对无言,他们也曾联袂来访,得到的只有门房歉疚而无奈的“驸马爷身体不适,不见客”。 

 于是只能默默祈祷时间能抚平那太过年轻却己承受了太多重创的心。 

 嘉佑五友的聚会,在吕公著的别院里,悄然停摆。¨衫.八+墈.书?王\ +埂·鑫/嶵-哙· 

 庞籍老爷子派人送过几次冰镇的瓜果和安神的汤药,附上纸条写着“保重身体,来日方长”,纸条被沈瑜压在砚台下,汤药在角落里放凉,变质。 

 欧阳修捋着胡须,对着案头那份关于追封礼制的谏言草稿,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 

 最终,那草稿被压在了书卷最底层。 

 他对着窗外,低声自语:“怀瑾...且容你...静一静吧。” 

 韩琦,富弼等朝堂重臣,更是默契的绕开了关于驸马爷的任何话题。 

 就连苏轼,那个刚凤翔府回来的苏子瞻,听闻沈瑜近况后,提着他最爱的,还冒着热气的东坡肉兴冲冲的跑到驸马府,结果也被挡在了门外。 

 苏轼没有像往常一样嬉笑怒骂,他只是默默将食盒交给门房,低声嘱咐了一句。 

 “告诉大哥,肉要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然后,对着那扇紧闭的门,深深看了一眼,转身离开,背影带着少见的落寞。 

 回去后的苏轼提笔想写点什么,最终却只落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感喟。 

 据说,有个不长眼的御史,或许是新入朝的愣头青,或许是想博个不畏权贵的名声。 

 他上了一道弹章,他参劾驸马都尉沈瑜“无端旷朝,懈怠职守,有负圣恩”。 

 奏章刚递上去,还没到赵祯的案头,就被时任权知开封府的包拯截住了。 

 包黑子那张脸当场就沉了下来,把人叫到政事堂,当着几位相公的面,指着那御史的鼻子骂。 

 “混账东西!你可知狄咏是何人?!那是为国捐躯,身首异处的英烈!那是沈瑜的刎颈之交!是救过他性命的手足兄弟!沈瑜此刻之痛,锥心刺骨!换做是你,朝夕相处的兄弟被人砍了头挂在蛮子的矛上,你还有心思去点卯上朝?!滚回去!再敢拿这等屁事聒噪,老夫先参你个刻薄寡恩,不恤忠良!” 

 那御史被骂得面如土色,灰溜溜地退下,再不敢提半个字。包拯的雷霆之怒,成了朝堂上最有效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