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民生工程:用暖炕热灶焐热民心
夏都城西的贫民窟里,王老汉正和孙子蜷缩在西面漏风的土坯房里。-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突然传来砸门声,老人吓得将孩子搂在怀里,开门却见几个士兵扛着棉被和面粉站在门口 —— 这是冯宇翔亲自安排的 “冬暖工程”。
“冯将军说,不能让一个百姓冻饿而死。” 领头的班长将煤块搬进炕洞,教老汉怎么封火,“这是新打的铁炉子,烧的是煤矿运来的无烟煤,不呛人。” 当炉膛里燃起熊熊火焰,土炕渐渐发烫时,王老汉的孙子第一次不用裹着羊皮袄睡觉,脸上露出了安稳的笑容。
这样的场景在西北各地上演。冯宇翔从东北调来的三十万担粮食,通过火车运抵各州县,粮仓门口贴出的 “凭户籍领粮” 告示前,各族百姓排着整齐的队伍,没人插队,没人喧哗。负责发粮的士兵用刚学会的藏语、蒙古语反复喊着:“每人二十斤,够吃一个月!”
更让百姓惊喜的是 “道路大会战”。冯宇翔征调部队与民工共同修建兰新公路,沿途插着的木牌上写着 “修路一公里,奖励面粉五袋”。回族工匠马永福带着徒弟们在湟水河上架设木桥,当第一辆豹 - 1 坦克缓缓驶过新桥时,围观的百姓爆发出欢呼声 —— 他们知道,这条路不仅能走坦克,更能让他们的羊皮筏子不再是唯一的运输工具。
金城城里的 “新华军医院” 开张那天,挤满了来看病的各族群众。冯宇翔特意从奉天请来的西医正在给藏族牧民看眼病,旁边的中医则给回族老人号脉,药房里的药材按 “汉藏回蒙” 分类摆放,抓药的伙计能熟练报出藏药 “佐太” 和蒙药 “马钱子” 的药性。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
“以前马家军打仗,我们躲都来不及。” 来看腿伤的哈萨克族牧人巴特尔,看着护士给自己换药时感慨,“现在的兵不仅不打人,还帮我们盖房子、看病 —— 这才是真正的军队啊。”
三、文教兴邦:让学堂钟声取代枪炮声
在清理马家军粮仓时,冯宇翔发现了堆积如山的鸦片,他当即让人架起柴火当众焚烧。黑烟滚滚中,他对围观百姓说:“西北要富强,先得把烟毒禁了!” 随后颁布的《禁烟令》规定,种烟者罚劳役一年,贩烟者枪毙,戒烟者由政府提供免费药物。
禁烟同时,冯宇翔更重视办学。他将马家军的司令部改成 “夏都第一中学”,开学那天,穿着新校服的汉、回、藏学生一起升国旗,操场边的黑板上写着 “五族共和,共守边疆”。马红兵的侄子马承志被任命为校长,这个留过洋的回族青年在开学典礼上说:“以前我们用马刀征服土地,现在要用知识建设家园。”